是什么让薄熙来走上了政治不归路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0/11 8:58:59 719
犹如美军攻克伊拉克时那尊被巴格达民众拉倒的萨达姆铜像一样,随着薄熙来那记世纪之掌的扇出,这位曾倍受华夏百姓和媒体关注的人气王终于在人们心中轰然倒地。然而,薄熙来政治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影响也会就此戛然而止,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关他的新闻轶事仍将是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其中,他为什么像变脸似的从一位耀眼的政治明星变成一个犯罪分子?恐怕无疑当属最需引人思考的一个主要内容。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天赋优越、教育良好的红二代一步步走上了政治不归路?平心而论,在中国政坛上像薄熙来这样集相貌、身高、风度、口才、学识、背景于一体的高官可谓凤毛麟角。如果说他天生就是一位道德败坏、思想堕落、想开历史倒车的野心家显然既不客观也有失公允。仅从他84年担任辽宁金县县委副书记时所居住的那间“像是永远也扫不干净的小脏屋里”等大量的赞誉式新闻报道分析,把初涉官场的薄熙来划入理想主义有志青年之列大概也并不为过。
十几年前由著名报告文学家陈祖芬撰写的那篇《天下什么事最开心》一经发表,顷刻间不知让多少人从此成了大连市长薄熙来的粉丝。试想,在下岗工人问题最为突出的90年代,有哪个副省级城市的市长能对下岗工人发出“只要不挑不拣,保证三天找到工作”的公开承诺?又有哪位市长能经常性地和市民进行对话,并用行动对市民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以致使市民在以后与其进行面对面的问题对话时竟多变成了“听说您要调走”的担心?面对一件件官媒推出的类似新闻故事,又有谁能对其不顿时心生几分好感?
如果说薄熙来在大连担任市长时就开始了严重违法违纪的行程,那么,或许只能以监督机制出了问题来做解答。为什么所谓舆论监督只能听到多如雪片般的赞誉美化声,而鲜有实事求是直击问题命脉的振聋发聩音?当时的同级或上级纪检、组织部门都做什么去了?对于现在披露出的种种违纪或犯罪事实,从大连到辽宁到北京再到重庆的相关部门究竟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试想,若是在香港或台湾那种监督机制相对健全的环境下,薄熙来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境地吗?客观地讲,是监督乏力彻底断送了薄熙来的前程。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高官也是人,倘无坚定信念非凡毅力,同样也难脱其臼。尤其是在目前这种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纷乱复杂的社会中,官员受到糖弹攻击诱惑的几率可以说是和官阶的大小及掌控的资源多少成正比的。所谓自律,在诱惑无处不在的现实面前其实是很苍白的应景之作或虚美之辞。薄熙来因其特有的权力和相貌两大优势,自然就会成为有企图的“师奶”们争相投怀送抱的首选对象,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他可以自律一时,但绝不能自律多年。同样都是权貌双全,马英九可以凭借拥有的“师奶杀手”美誉连任大位,而他只能因享有“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关系”恶名而让支持者们纷纷离去。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让薄熙来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就是监督乏力和缺乏高度的自制力。他的悲剧再次说明,倘再不痛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让监督真正成为套在官员头上的紧箍咒,那么,薄熙来的今天或许就势必会成为一些官员的明天。
$blogUser.blogName的更多博文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