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3)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0/1 21:20:10 971

来源:文汇报 2012年09月27日第14版

                                                                    国家大剧院 资料图片
       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纪录片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
  
       创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一个幽灵,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地上游荡;到超过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类,在超过世界总陆地面积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怎能不发自内心,执著坚信——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再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创新、再创新!
  
第五集:与时俱进
  1999年12月31日,子夜时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华世纪坛,与首都群众一起,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新千年的钟声在中华大地上久久回荡。早在这一千年之前,中华民族就以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而著称于世。面对新的起点,中国人又将迈出新的步伐,开启新的航程。
  2000年春节刚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就离开北京,南下广东,先后在高州、深圳、顺德、广州等地调研考察。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州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认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两年后,党的十六大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新世纪国际局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云突变,铁幕被破,东欧易色,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
  世纪之交,战乱频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入侵科索沃,更以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粗暴侵犯我神圣主权,彻底暴露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野蛮嘴脸。
  世纪之交,浊浪排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实力和优势,主导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游戏规则,竭力通过控制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组织来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人说,全球化是个“陷阱”,与其作茧自缚,不如拼个鱼死网破。有人说,全球化是“森林法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又不同程度带来风险。如何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越来越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经济全球化这个事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东西。一个伟大的新科技革命在兴起,我们抓住它,这是不是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国家大剧院就不是重复过去哪一位经典作家说的话而已,我们是根据新的时代,新的情况,我们根据自己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往前走。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楼,坐落在日内瓦波光粼粼的莱芒湖畔。中国人用了整整15年时间,方才推开那两扇用加拿大原木做成的沉重木门。
  在整个入世谈判过程中,先是“复关”,后是“入世”,我方代表一讲6年,反复解释中国的经济体制,听得对方一头雾水,忍不住问:“尊敬的中国代表,你们能不能直接回答一个问题,是否准备实行市场经济?”当时中央高层不曾直说,我方代表不便明确表态,只能继续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1992年6月9日,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概念,得到邓小平的赞同。邓小平说,他赞成使用这个提法,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
  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在北京隆重开幕。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章百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其实最能反映我们党的探索。就是我们完全是从实际出发,逐步地突破以往的教条。
  以往教条的被突破,不仅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明确态度,而且也表明,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不应该脱离全球化的进程而孤立存在。对现代社会文明成果的价值确认,理应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入世十年,中国出口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入世让中国和世界各国或地区拥有共同的“经济语言”,这不仅助推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重塑了世界经贸格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进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有大半个世纪,执政也已多年,拥有几千万党员,早就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并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一个党要想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敢于迎接挑战、接受考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江泽民说,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规律。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展开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这是一场“硅片对钢片”的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依靠高科领域内的绝对优势,只用了100多个小时,就在地面上尽歼萨达姆的全部精锐。
  海湾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北京,江泽民同志当即致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说:“鉴于当前世界发展的形势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展望,深感科技工作亟需进一步抓起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大跨越,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1991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顺利升空;2008年9月,“神舟七号”顺利升空;2012年6月,“神舟九号”顺利升空。神舟,可上九天揽月;蛟龙,可下五洋捉鳖。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然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又是人。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鲜明标志。
  紫禁城,当今世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一直被人看作封建王朝抱残守缺的文化象征。但2001年6月23日,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这三位世界顶级歌剧大师,就是在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地标上为奥运放歌,向中国致敬。江泽民本人甚至跟帕瓦罗蒂一起放声歌唱《我的太阳》。
  几乎同时,紫禁城的对面,又一座地标式建筑破土动工、拔地而起。拘泥“传统”的人们质疑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不“中国”。江泽民却鼓励法国建筑大师“放开想象的空间”,千万不要“对传统一知半解,既体现不了传统,又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追求是开放的、向上的、先进的。
  1999年2月20日,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北京举行。《琵琶行》、《兵车行》、《长恨歌》、《阿房宫赋》等唐宋名篇,在艺术家们的配乐朗诵中给人一种新颖的艺术感受。音乐朗诵会开始前,江泽民等会见了参加演出的部分艺术家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2002年6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参观普希金就读过的中学。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从6月中旬开始,长江流域连降暴雨,随后嫩江、松花江流域也出现特大洪峰。这场长江流域全国范围内的洪水无论是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威胁之严重,都为一个世纪以来所罕见。城市危急,农村危急,人民危急。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江泽民冒着酷暑,亲赴荆江、常德、九江,看望、慰问、鼓励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广大军民,指导抗洪抢险斗争。江泽民在抗洪胜利后的讲话中说:这次抗洪胜利足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任何的困难都压不倒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作为执政党,我们党面临的最根本课题,就是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安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重申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强调“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要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
  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更好地凝聚全国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和拓展国际市场,跨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有序、快速、高效地展开了。短短5年,中国的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新建铁路铺轨4066.5公里,建成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22个,完成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3200万人告别了饮水难题,10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生态移民。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确系百年大计、千秋功业。百姓疾苦、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以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庆祝自己的八十华诞。江泽民在他的长篇讲话中特别说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才具有强大生命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江泽民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所有这些集全党智慧完整提出的新思想、新认识、新判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愈益融入世界。世界为中国喝彩。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对全球化潮流的正面回应,作为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论总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更高境界。
  
第六集:科学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西柏坡,滹沱河畔的小小山村,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有幸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进京赶考”,见证了这个党的英明领袖谆谆告诫他的同志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3年过去,中国共产党有了新一代领导人。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率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同志们,轻车简从,又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重温毛泽东的两个“务必”,让全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挑战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挑战来自国际竞争力的日趋激烈,挑战来自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集聚、增多。
  2003年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了“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的发展、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03年5月,胡锦涛在考察防治“非典”工作时说:在当前,尤其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抗治“非典”这件大事,一手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真正做到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努力夺取抗击“非典”和发展经济的双胜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然而,发展又不只是指经济增长。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9月23日,习近平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科学发展难题,靠改革创新思路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持续的概念始见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同年3月,罗马俱乐部亦以《增长的极限》为题,发表第一个研究报告,预言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1992年6月,联合国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邓小平说这是对的。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但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看到了洪水滔天,听到了矿难频频。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然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2004年5月,胡锦涛视察江苏,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等进行调研。胡锦涛说,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
  200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来纪念自己的生日,胡锦涛亲临格尔木剪彩并致以热烈祝贺,希望“青藏两省区抓住有利时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工程未动,环保先行。青藏铁路早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遵循可持续至上,严格保证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护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自由。穿越可可西里的列车没有给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惊扰,青藏铁路真正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从而既统筹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也统筹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李忠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统筹兼顾是一种根本方法,因为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那么怎么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呢?作为党、作为国家来说,当然就要统筹兼顾。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人与自然各方面,国际、国内各方面,都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已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当时的“两个大局”是指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
  世纪之交,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也就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就是由南向北,梯次推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世界大势出发,深入分析时代特征,认真总结各国经验,准确认识发展方位,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总体运作的成功范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信息产业化渐入佳境,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同时,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能源资源压力加大。我们只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建设和谐发展,才能更多赢得机遇,更广获得空间,更大取得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经受住关键时期的严峻考验。
  2007年3月1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突然以半价跳空低开,并停止接受新的房贷申请,被纽约证交所勒令停牌。之后5个月,30余家同类型企业接踵破产,北石银行资金链断裂,“两房”市值下跌90%,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历经次贷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全都增速放慢,失业加剧,收入下降,分配差距拉大,无收入、工作和资产人口直线上升。世界各地都有人站出来反对全球化的金融体系。
  衣俊卿(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今天,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其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人和自然的问题、人和人的问题、人和社会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其中像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被我们叫做微观政治的反抗,实际上也在折射着一些深层的矛盾。对于这些问题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对这个时代更深刻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推动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直面金融海啸,中国政府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不仅避免了国内经济增长的急速回落,并对世界经济的调整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4年,又一个万象更新的春天。所有的中国人在这悠扬的晨钟中迎来了新一年的吉祥和祝福。时隔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第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年春节,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大都在普通农民家中过年。胡锦涛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喜顺沟村民家中过年时说: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政府,也是人民政府,我们讲,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那当然也要代表贫困地区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讲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那首先就得关心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现在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帮助、支持贫困地区的群众能够脱贫致富,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社会主义嘛。连续8年,几乎是连续8个“一号文件”,突出“三农”,突出“草根”,人们自然联想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连续5年,连续5个“一号文件”。当年是脱贫、温饱,现在是致富、小康。无论脱贫、温饱,还是致富、小康,究其实质,都是统筹城乡发展使然。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促发展,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一大飞跃。我们在共建共享中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在共存、共赢和共融中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今天,在现阶段,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川,猝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闻警出动,亲赴一线,慰问灾区人民,指挥抢险救灾。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哀悼,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一起肃立默哀,奥运圣火暂停传递,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海外舆论说中国“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
  挺住,汶川!挺住,中国!叠经700多个日日夜夜的灾后重建,废墟中重又站起了一个新汶川、新北川、新都江堰!什么也比不上灾区“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更有说服力,更能说明我们的党跟广大人民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讲话时说: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16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仍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烁。
  91年过去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依然薪火相传,生机盎然。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正如胡锦涛在今年“7·23讲话”中所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12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胡锦涛的“7·23讲话”再次表明,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理念;改革开放,写下中国探索;应对挑战,塑造中国精神;和平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以人为本,铸就中国品格。30多年,对于历史长河,只是刹那的飞逝;对于一个迎头赶上现代化浪潮的古老民族,却是GDP和贸易额的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覆盖亿万人民,国家扶贫政策让6700多万人摆脱贫困,126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下了“中国奇迹”。“中国奇迹”的开创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郑必坚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也算是长久的,而且就其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产生这么惊天动地的效果来说,那也是罕见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它的总体的世界观,它提出的总体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个就是我们要坚持的东西。这就是共产党之所以为共产党的根本,不然就不是共产党了。当然我们在每一阶段,每一个时期,怎么样面对现实的状况,作出自己的应有的结论、战略、方针、政策、路线,那又是我们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因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我们就不能要前人为我们后人预先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是没有出息的。
  我们是有出息的共产党人。91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万里晴天何处来,浩然气,快哉风!马克思主义是被16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犹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犹如“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总顾问 杨振武 衣俊卿
  片头题字 杨振武
  总策划 李琪 俞可平 杨金海 王建军
  策划 刘世军 荣跃明
  总编导 吴钧 褚嘉骅 朱贤亮
  撰稿 李琪 刘世军 叶孝慎
  总监制 裘新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