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成长中的中国PK“傲慢与偏见”: 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9/29 9:14:37 675

2012年09月28日08:21    来源:人民网 >>观点
人民网记者 张玉珂

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的表现固然可圈可点,然而围绕中国的各种猜疑性、偏见性话题仍旧层出不穷。又一次对“中国话题”的炒作,对成长中的中国来说可谓是见怪不怪。一直以来,中国人已经感受到了融入世界的道路是多么不平坦,中国也已渐渐习惯在“傲慢与偏见”的聚光灯下突围,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世界瞩目:主动塑形  知行合一

过去10年,中国从来没有如此为世界所瞩目。这是中国全面发展的“辉煌十年”,也是中国不断主动塑造国家形象、实现华丽转身的10年。

自2003年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中国目前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合作设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中国每年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达7000多位,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03年,“非典”危机笼罩中国、震惊全球,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空前。危急关头,中国政府果断规定如实报告非典疫情,依法处理渎职官员,不仅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也挽救了中国卫生系统的国际声誉。

2008年8月,北京奥运圆满举办。高水准举办国际赛事,中国赢来了国际社会的喝彩。而放宽外国记者在华采访限制、开辟数处示威游行地点,中国则向世人展示了人文奥运自信、开放的一面。有学者分析发现奥运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常常是西方强加给中国的议题,但奥运后有了很大的改观:“西方媒体改变了以往为中国人设置议题的作法,而是按照中国人自己的议题来报道新闻。”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登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引发全球关注。国家形象片在运作之初,就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尽管这部宣传片有一些不同声音,但中国主动展示“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尝试赢得不少肯定。

2011年建党90周年前夕,中纪委、中联部、中组部等党的部门相继对“外”开放,邀请外国驻华使节、高级外交官、外国记者参观。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执政党中央机关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不仅表达了对党务公开的决心,更体现出对“公共外交”的重视……

回顾十年来中国在塑造国际形象上做出的努力,中央党校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赵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在提高国际形象上有两个新特点:一是不断转变对外传播理念,提高公共外交水平。事实上,“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是最有效的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优化不仅在于如何去做,也在于如何去宣传和表述。二是国家形象必须以具体的“善意”行动为支撑,“知行合一”成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最好诠释。例如,中国已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并不断赢得国际组织和驻在国政府的积极评价。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塑造国际形象上取得如此的成就,核心原因是中国政府认识到国家形象的战略意义,即国家形象不仅具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和外交功能,也具有商业价值——直接影响外国对华的采购和投资。国家形象不是奢侈品或多余品,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互为基础,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2】【3】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