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张首映:理论妙在“拨云见日”(思想纵横)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7/5/17 8:55:13 262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7日   07 版)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也太“玄”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理论的“众妙之门”,包括“拨云见日”。能写“拨云见日”文章的人,就是妙手;推演“拨云见日”思想,就是妙思;“拨云见日”的理论,堪为妙品;能提升读者“拨云见日”思想境界的,斯是妙境。

  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通过阐释“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一节一景观,一章一天地,层次递进揭示资本主义必亡、共产主义必胜的总方向,解答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让全世界“拨云见日”。《共产党宣言》因此成为共产党人的“圣经”、举世公认的理论极品。

  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高潮尚未到来,有人悲观对待红军前途。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写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红军以希望。抗日战争爆发后,有人持亡国论,有人持速胜论。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让人坚定信心、顽强奋斗。1956年4月,鉴于苏联出现的种种状况和教训,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彰显我们党治国理政战略,让人心明眼亮、脑洞大开。

  “文革”结束,内乱方止,百业待兴。有人对还要不要搞社会主义心生疑虑,有人对如何搞社会主义“胸‘无’成竹”。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号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繁荣发展之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思想界出现混乱,有人怀疑改革开放和基本路线。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就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让人心领神会、意志弥坚。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环境变了,如何更好治国理政成为世界难题。习近平同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制定“四个全面”总方略,推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进“中国之治”产生积极、健康和全面深刻变化。这两年,面对逆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他号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指明方向和路径。

  理论之“妙”,有三个层次。老子提出“道”与“妙”的关系,以为“道”有“有”和“无”两个属性。观察“有”,就“观其徼”,看到边界、界限,或有限性、规定性;考察“无”,就“观其妙”,看到奥妙、玄妙,或无限性、无规定性。“道”是本体,“有”“无”属于“道”,“徼”“妙”也属于“道”。“道”与“妙”一体。理论作为识道、讲道、弘道之器,“观其徼”或“观其妙”,属认识层次,第二性的。理论妙不妙,归评价系统,属第三层次。

  理论之妙,重在发现,或从“有”发现“无”,或从“无”发现“有”。发现对象的真伪、是非、善恶、美丑、走向、联系、趋势,从遮蔽看到真相,从固然看到本然,从已知看到未知,从已然看到未然,从现象看到本质,从偶然看到必然,从原因看到结果,从现在看到未来,从苗头看到趋势,从彷徨看到信心,从迷惘看到希望,理论自然让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马克思到习近平的系列系统理论,高明高妙,“拨云见日”,都兼具这些要素和品质,富于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为理论工作者探索时代进步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了榜样。

  发现力决定创新力,创新力决定影响力。多么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形成新话语,发前人所未发、见前人所未见、思前人所未思、说前人所未说,“发窍之最精处”,提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建构有规律性的新学说,多一些发现创新、少一些“翻版再版”,多一些真知灼见、少一些照本宣科,多一些“一针见血”、少一些隔靴搔痒,让人增信释疑、去蔽除惑,点头跷指、呼喊“妙哉”。

  好的医生,救死扶伤,康复生命,叫“妙手回春”。妙的理论,让人眼前一亮、脑闪灵光,令人“拨云见日”,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升华、灵魂的震撼,引导并激励人们朝理想和目标行进,有些还照亮历史、引领时代、照耀未来。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