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揭晓 医学院一名学生荣获同济最高奖项 一名获提名奖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7/5/10 23:39:35 773
追求卓越教师奖
李杰,1957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教授职称;1999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
现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科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地震工程、随机动力学和工程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任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IASSAR)执行委员会执委、国际土木工程风险与可靠性协会(CERRA)主席团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年被丹麦王国奥尔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4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颁发的Alfred M Freudenthal奖章。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研究论著被他人引用1万余次。
唐子来:未来城市的“造梦师”
唐子来,男,1957年6月生,汉族,浙江新昌人,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上海2040核心专家。2005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参与讲解《国外城市化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13年5月,在上海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作《城市群发展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专题辅导报告。2007-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和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主持本科核心课程,获得全国精品课程;主持教改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关联网络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追求卓越服务奖
柳剑雄:同济“嘉”园的守护者
柳剑雄,男,1962年2月生,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现任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1979年考入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习,1983年毕业留校工作。入职以来一贯听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努力做好交给的各项工作,先后在环境工程学院和学校产业工作,多次受到学校表彰,1990年还被授予同济大学首届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尤其是2009年起担任嘉定校区管委办主要负责人以来,牢固确立以服务师生为工作理念,深入调研,倾听呼声,不断改进师生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项目的落地,方便师生安心学习工作。积极推进校区文化建设,完善校区文化体育设施。努力为校区师生解决交通出行、教职工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勇于创新,探索校区管理方式,协调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保证了校区安全稳定。
自2004年8月中国全面引进国外高铁技术至今,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客运,中国高铁先进技术实现了自主化、标准化。在此期间,中国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亮丽身为高铁先进技术装备的提供者,目前正在成为高铁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同济人功不可没。特别是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搭建了我国高铁自主创新平台,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高端产业链,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该工程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我校马云双等校友在该工程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解决了CRH380AL动车组的总体技术指标确定、系统接口关系确定、重量控制等技术难点和模型车制造确认以及样车工程化设计、试制、试验等定型工作,在流线型头型、气密强度与气密性、振动模态、高速转向架等9个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GBT牵引变流器。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从引进到走出国门,辉煌成绩的背后,有同济高铁人默默的付出。
追求卓越学生奖
一、本科生
赵永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同济班班长。他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等奖学金。他科研工作突出,发表SCI论文13篇,核心论文1篇,累计IF达51.033,第一、通讯作者10篇,研究论文获得世界学术大会发言邀请函。他主持研究受到世界心理治疗协会副会长在内的多位专家好评,荣获 “挑战杯”校级选拔赛特等奖并入围上海市比赛,他还荣获“科创杯”创新创业奖等诸多省部级以上荣誉。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3项为第一发明人),一项专利已在洽谈生产事宜。他热心公益事业,定期看望孤寡老人和聋哑儿童。作为班长,他带领班级连续两年获评“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他综合能力突出,作为唯一一名本科生荣获“2017年同济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简旭东:一个桥梁梦,一颗卓越心
简旭东,土家族,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他来自湘西山区一个美丽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慈利县。在家乡的十多年间,他目睹了桥梁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改变,而后立志学习桥梁,用桥造福社会,怀着一个“桥梁梦”考入桥梁专业全国第一的同济。入学后,他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一步步向卓越进发,专业课成绩保持学院前5%,获上海市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共8项。从多次竞选失败,到担任班级团支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同济大学学生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始终真诚待人,热心服务同学。为提升专业能力,他从大一起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坚持进行桥梁健康监测探究,从无到有地取得了包括“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在内的竞赛成绩与探究成果十余项,创新学分累计达30分。带着一颗追求卓越的心,简旭东会一如既往地走在实现桥梁梦的路途上,以追求卓越之精神,通天下之志!
二、研究生
高志斌:用人工智能的妙明 探索纳米材料的精金
追求卓越学生提名奖
一、本科生
熊之遥,共青团员,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理工科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具有很强的外语和交流能力。他领导设计的“皮影戏八音盒玩具”通过机械的手段展现中国古代皮影戏艺术,获得了2014年全国机械数字化设计大赛一等奖(五百支队伍中排名第二),并通过上海市创新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2016又为同济大学获得了第十一届NXP智能车大赛全国一等奖。他精通英语德语,并考取了高级口译证书,参与2016和2017的密西根,威斯康辛州州长访华任务,安排企业代表团的行程,随团担任翻译。本科期间共获得国家级荣誉3次,校级8次,真正做到了跨学科全面发展。
冯禹: 不断攀登的物理逐梦者
郝继娜:以材料“敏锐之光”引领环保事业前行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