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刘 吉: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8/16 10:32:38 761

 来源:文汇报 2012年08月13日

         ●铁铸的历史、付出血的代价的历史实践留给我们一个历史性结论:要国强民富,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现在的许多社会矛盾也会自然地在前进中解决了
  ●坚持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它的丰富内涵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言简意赅,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代替过去二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他的“政治遗嘱”——1992年“南方谈话”中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更加领会到他老人家的语重心长啊!
  
一、重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准确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重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所有社会建构都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微观的生产组织及其劳动关系和宏观的经济体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相适应,从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既矛盾又相适应,促成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在发展历程中生产力始终是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将冲决旧的生产关系,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并建立与之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必将巨大地加速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又要求更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同理,经济基础与各种上层建筑的关系也是如此,经济基础要求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并必将冲决一切与其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不是消极地适应经济基础,而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一样具有巨大而能动的反作用,不适应的旧上层建筑必定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经济发展,而适应的新上层建筑大大巩固经济基础并不断推动它向前、向高阶段发展。
  其实,这些道理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这里重述,对于一些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特别一些年轻人)是一种必要的普及!而对于那些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个别词句的教条主义者是一种警醒,希望他们温故知新。
  既然经济是基础,其他上层建筑都服从于它、服务于它而与之适应,那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是题中之义。不仅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如此,甚至可以说,—个党执政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进步,都应该如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检验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列宁从当时世界和俄国实际出发得出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冲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在生产力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夺取政权的新结论。十月革命成功证明了它的真理性。但列宁当时仍然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可以运用无产阶级专政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更好地补上生产力落后这一课。所以,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要注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然而,随后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虽然开创了一个五年计划又一个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曾取得许多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主要是国防工业和军事方面的,从热战到冷战,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用经济一直处于落后低下的状态,七十年建设没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实现人民过上比资本主义更好的生活和自由发展的许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后终于沦落到亡党亡国的惨痛境地。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比当年俄国更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的,理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三十年中,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就,虽然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理想鼓舞下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的强大压力下,付出了历史空前举世无双的劳动热情和代价,但是始终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可以说没有几年在真正搞建设。正是落后生产力的农业社会基础和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指导,连续不断的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阶级斗争越搞越烈,直到最后发动“文革”十年浩劫,把经济闹到崩溃的边缘。尽管统计数字上可以是“大跃进”和“文革”年代的GDP年增长达二位数,但每一个经历“大跃进”和“文革”的人都知道,这纯是“左”派领导和造反派头头们层层加码虚构的“辉煌”。“文革”时中央统计人员仅5人,省市更少,基层没有,统计数字全是各级“革命委员会”自报自加的结果。到1978年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时人均GDP不到300美元,才知道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均远远落在世界之尾!生产设备均陈旧落后,产值微微;产品都傻大粗黑,质量非劣即低;实际劳动生产率低下也令人咋舌。人民普遍贫穷,当时世界银行对中国调查表明,按国际标准全国64%人口属于绝对贫困。当时官方的数字也是2.5亿(占四分之一)人口不得温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得出“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历史结论,开创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基础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国有制转轨到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短短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举世赞叹:(1)在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10%,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产品,从煤炭、石油、钢铁到制造业的汽车、家电以及服装之类轻工业产品等等,大多数工业产品的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市场无处不是“中国制造”。(3)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取得数以十倍计的增长,姑且不谈国家统计数字,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深切的真实感受,仅从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就可见一斑。改革开放前中国人一生只有几件灰色蓝色制服,被世界讥之为“灰蚂蚁”“蓝蚂蚁”,现在是家家衣服挂满衣柜,色彩缤纷,年轻人更不断追求时尚。改革开放前中国人从粮食到各类食品全是凭票供应,“文革”期间供应最好的上海,过春节也只有五口大户供应一只鸡,三口之家仅供半只鸡,现在,即使是低保户的生活,也比当年过年好。改革开放前大多数的人们都是一家数口住在十几二十平方米公租的“蜗居”之中,现在,80%以上的人们都有了自有房,人均居住面积成十倍地增长。改革开放前人们为交通工具争取获得一张自行车供应票,只有高级干部配有公务小汽车,现在私有小汽车已成为城市交通堵塞之源了。改革开放前家家追求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改革开放后追求新三大件:电视、空调、电冰箱,现在更新三大件是自有房、小汽车和旅游(包括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国际旅游)。以上所述也只是东鳞西爪而已,年轻读者可能已感到厌烦了。我之所以在此赘述,正是因为一些年轻人不了解这些情况,以为生活从来如此美好,甚至与国外相比还满腹牢骚,更重要的是某些人歪曲历史、歪曲现状来误导青年、误导群众。铁铸的历史、付出血的代价的历史实践留给我们一个历史性结论:要国强民富,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什么时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甚至以其他为中心,社会主义就走上了邪路,就会挫折和失败,最后难逃亡党亡国的命运!
  
三、毛泽东大智慧的宝贵教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民也享有了越来越大的思想自由,有人概括了“当代中国八大社会思潮”,有代表人物,有代表文章著作,这在当今世界各国也是少见的。因此,有人主张现在是“终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了,“从实际出发,应该提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等等。其理由归根到底有二:(1)中国经济已发展到世界第二经济实体了,经济应继续发展,但不应作为中心了。(2)三十年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是到了应集中全党全民精力认真解决的时候了。
  诚然,中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了,但是不要忘记中国人均GDP刚过5000美元,不要说与经济发达国家人均GDP40000、50000美元差距十分巨大,而且与许多发展中国家10000、20000美元也相距甚远,中国仍处在世界中下水平!中国制造“誉满全球”,许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之首,但是不要忘记中国制造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几亿、几十亿件服装才能换到发达国家一架飞机!即使一些先进的机电产品,虽是中国制造,但核心技术仍是人家的,利润大头是人家赚了去的。中国人民生活有了长足的进步,吃饱了,穿暖了,日子过好了,但是不要忘记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无法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千万记住,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放眼全球,骄傲不得。更不要说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理想了。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就深刻指出的:中国革命胜利只是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个新的长征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他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务必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务必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这些讲话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后来种种建设中的失误与挫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骄傲了,急躁了,“大跃进”“一天等于二十年”“超英赶美”直到“文革”“穷过渡”,希望把要十几代几十代人艰苦奋斗的共产主义一个早上就能实现。它反映了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下小生产意识的短视与狂热!结果欲速则不达,违反社会发展规律,违反经济规律,必然受到生活辩证法的严厉惩罚!我们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老病重犯。
  诚然,当今中国社会矛盾重重。这些年报刊媒体揭示得已十分充分:“三农问题”、“弱势群体”、“分配不公”、“两级分化”、“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跑官买官”、“以权谋私”、“行贿腐败”、“假冒伪劣”、“市场混乱”、“拜金主义”、“价值失衡”、“道德沦丧”等等。无疑,这些都有事实为证,“民意”可据。于是“共享改革成果”、“是解决共富的时候了”等等呐喊,吊高群众胃口,进一步加剧矛盾。一个国家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出现这些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些都是大变革、大发展前进中的矛盾。具体分析这些真实的矛盾,有些是被舆论“吸引眼球”夸大了的,有些是被人们非理性渲染了的,有些是旧的势力和文化作祟……这使我想起了当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大军饮马长江,蒋介石退位求和,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但同时,在北京背后内蒙地区(当时叫绥远省一带)还有实力不弱的国民党董其武部;山陕以西整个西部还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广大新解放区到处是国民党散兵游勇和地主土豪,盼望着“老蒋打回来”;新解放的中大城市中国民党特务和流氓黑社会势力十分猖獗,社会治安动荡不定;党如何管理城市没有经验,也缺乏足够干部;工业生产一时无法恢复;国民党留下巨大通货膨胀一时难以制止;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层出不穷;大量失业人民生活困苦,对共产党不信任;蒋介石还有百万军队据守长江天堑,“固若金汤”,“江南是英美利益范围,必定出兵干预乃至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各种社会谣言蜂起人心不定,各种告急电报如纸片飞向中央……可以说社会矛盾尖锐重重,比现在严重得多!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到中国共产党内,到各界民主人士都忧心忡忡,不少人主张暂时隔江而治,党先集中力量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巩固后方,巩固胜利果实。然而,毛泽东以他超人的大智慧和革命胆略,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随即百万雄师渡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蒋家王朝赶到台湾一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再回头一看,董其武以及新疆等地国民党军队起义了,散兵游勇和特务组织没指望地投降了,散了,地主、地痞流氓和不法商人“老实”了,社会治安稳定了……许多一时看来严峻得不得了的矛盾都自然解决了,党可以从容地进行城市管理与改造了。如果当年稍加犹豫不把革命进行到底、隔江而治,即使是延缓渡江都会给蒋介石以喘息的机会,中国或许就变成战后德国和朝鲜半岛了,中国当代史就要改写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千万不要错过”。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尽快实现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达到20000、30000美元乃至更多,现在的许多社会矛盾也会自然地在前进中解决了!按照邓小平的设想,2021年党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架基本定型;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时,我们才有资格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切问题也都好办了。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1、“发展是硬道理”
  没有发展,没有足够速度的发展,没有持续不断的发展,就没有13亿人口进行超级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无法解决社会前进中不断涌现的种种矛盾。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特别要与时俱进,及时发展先进生产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自1776年瓦特完成蒸汽机发明、开创一场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工业社会已走到尾声(后工业社会),微电子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开创了一场以科学研究业(科业)崛起为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科业革命),科业的产品即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最新的进展更表明,科业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一个崭新的科业社会已显现雏形了。它突出表现在:(1)网络社会崛起。网络不仅改造着工业社会的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网络产业,进而全面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体制,同时,也相应改变着人类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等体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全新的科业社会的制造业出现了。20年前出现的3D打印机还只是作为工厂柔性生产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现在3D打印机售价降至2000美元以下,这种技术正在走进家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一个研发小组打印出一架真能飞行的无人飞机;人们开始在家庭里利用它做各种形状巧克力、特定药品,甚至打印人体活细胞,开拓着实现自体器官移植的前景。当3D打印机可以打印金属线路板的时候,制造业将是怎样的景象!美国匹兹堡已有一家名叫埃克斯万的小公司,极少员工操控12台3D打印机,大量生产着新一代不锈钢船舶螺旋桨、油泵部件和门把手。这就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最近掀起的“再工业化”思潮的先进生产力依据。(3)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无论从质的意义还是数量上看,都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和结构的主体。
  然而,在当今中国,农业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人口仍有60%之巨,这就是说,中国社会还笼罩在农业社会的阴影之下,中国工业化还只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可是,中国又必须面对急剧发展的科业革命,不仅要加强“知识化”“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在全球化竞争中“劳动力低廉”优势的中国制造,将受到美欧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重挑战。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必须同时完成工业化和科业化,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大、担子重啊!能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吗?
  2、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要发展,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进一步跨入科业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基本动力!虽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不肯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旧体制的反抗,当今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远未完成,它表现在两方面:(1)从领域讲:从小农小生产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市场改革、金融体制现代化改革、彻底摆脱计划经济阴影的宏观调控体制改革等等,有的刚起步,有的还未开始,有的甚至以“深化改革”名义改了回去。(2)从质量讲: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尚不完善,运行质量还处在低水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是“社会需求、等价交换、自由竞争、法治公正、宏观调控、优胜劣汰、化劣为优”,现在还相距甚远。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以上运行基本准则都必须依靠精准完备的法律保证。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一是立法不够,二是执法不严,这是当今中国市场许多混乱现象的基本根源。
  3、相应推进各种上层建筑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在地包含了经济建设既不是唯一的,同时其他建设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建设。如前所述,经济是基础,政治、文化、社会都是上层建筑。既然经济基础已从计划经济改革为市场经济,那么其他上层建筑也必须进行相应改革,这也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题中之义,否则经济建设也“中心”不起来。所谓相应改革包含两种意义:(1)在程序和速度上相应推进。在战术上,由于种种原因,上层建筑改革可以有这样或那样滞后,但是在战略上讲是绝不能滞后的。滞后太多,旧的上层建筑必然要阻碍甚至破坏新的经济基础,新的经济基础就无法巩固、完善和发展。(2)上层建筑的改革必须以巩固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为目标和检验准绳。既然我们的经济基础已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一切反抗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与发展的上层建筑,包括旧的政治、教育、科技、社会各种体制都在改革之列,还包括旧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化、社会道德和价值观也必须加以批判和清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相应于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基础诞生!
  牢牢把握住上层建筑改革和建设这“两个相应”,才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