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中国城镇人口为6.07亿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09/8/13 22:13:06 12390

社科院蓝皮书 
 刊发时间:2009-06-15 18:54:50 中国网

2009
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中国网 张琳/摄影
                       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45.7% 有6.07亿城镇人口

  中国网6月15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15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城市蓝皮书报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回顾了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阶段特征,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城市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城市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受教育机会以及医疗、失业、养老保障等均有大幅度改善。城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决定政治稳定、民生进步和环境可持续的关键因素。
  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呈现6特点 在改革与探索中前行
  《城市蓝皮书》指出,2007~2008年中国城市发展处于“加速转型”与“寻求突破”的发展转型阶段。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改革与探索中前行。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将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第一, 城市经济化“危”为“机”,在调整中增长。展望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2009年上半年受出口增速下降影响,GDP增长将处于较低水平,下半年随着中央和地方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经济增长率可能有所回升,经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艰难的调整过程。但总体说来,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微弱增长,中国城市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城镇医保、低保体系建设成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
  就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设发展现状,蓝皮书指出,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城市贫困群体及其家庭,实现了一系列转变——从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从平均主义救助向分类救助、从不太规范的救助向比较规范的救助等。城市低保制度对保障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还在继续和深化,市场化的方向正在加深,企业的减员增效、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尤其是低端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趋势和事实将持续存在。因而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发挥而且注定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这就要做到:第一,尽快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救助措施,同时实行分类救助。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财政投入结构有待改善。第三,增加低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第四,进一步强化低保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第五,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低保制度。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