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质问毛泽东:老大哥为何不能批评你们?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7/27 8:37:27 728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资料图)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可以说,三次访华的曲折经历、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国后中苏两国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
首次中国之行
进入中苏友好合作新阶段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在9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争取中国以及毛泽东的支持,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全力支持中国。1954年,中国决定举行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一开始,苏共中央决定由米高扬率团参加,后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前往中国。
对于首次中国之行,赫鲁晓夫是非常重视的。在访华前夕,赫鲁晓夫决定给予中国以巨大的援助。他亲自着手审理每一个援华工程项目,对于苏共领导层的反对意见,逐一进行了批驳。就在9月25日出发前夕,苏共主席团还在为苏中各项协议进行激烈的讨论。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其他主席团成员签字同意的情形下,坚决不同意。赫鲁晓夫第二天就召开主席团会议,质问伏罗希洛夫:在飞往北京之前,你却固执起来,表示反对。你为什么反对?伏罗希洛夫回答很简单:我认为,我国人民没有力量承担在中国所承担的这种事业。赫鲁晓夫以十分强硬的态度使伏罗希洛夫确信自己是正确的。他认为,如果不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援助,那么苏联这样一个高级代表团到北京去,同毛泽东进行会谈,就是没有意义的。在赫鲁晓夫的坚持下,伏罗希洛夫十分不情愿地签字同意。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9月30日,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共同出席了在怀仁堂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受到了与会者暴风雨般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欢迎。周恩来致词说,感谢伟大的苏联人民,我们的伟大盟国苏联给了我们以慷慨无私的援助,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接着,赫鲁晓夫发言,整个大厅的人都起立鼓掌。赫鲁晓夫在致词中说,苏联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为实现中国的经济建设计划,给予了广泛的援助。同时。他宣布在1959年年底以前,苏联将参加141个大工业企业的建设和改建工作。会后,大厅里庄严地响起了“莫斯科——北京”的歌声。
|
![]() |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