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正确与否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大家论道)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7/18 9:06:25 805
思想方法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重视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宝贵经验。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并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今天“大家论道”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努力改进思想方法
杨春贵
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改进思想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以思想方法的科学化促进改革发展的科学化和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方法是否正确,对于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正确的方法比作在黑暗中给人指路的明灯,认为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跛子会超过沿着错误道路前进的善跑的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作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即使是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我国古人也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方法是分层次的。有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学科领域,如天文学中的光谱测定方法、社会学中的人口普查方法等等。有些方法适用于诸多学科领域,如实验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等等。而最普遍、最根本的方法则是哲学层次的方法,它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各种具体实践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为一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我们称作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评价事物的方法,改变事物的方法。思想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评价就不同,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就不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不同,从而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果也就不同。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人们的思想方法方面,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是对立的。这就抓住了思想方法问题的总纲和实质。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正如陈云同志1987年在《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一文中所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把解决思想方法问题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十分重视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统一思想。他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关于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理论,关于矛盾问题的理论,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以及一系列关于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论述,都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这种哲学总结,反过来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方法论原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方法的专门著作之多、内容之丰富和系统、表达形式之简洁生动和富有特色,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罕见的。这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学习、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方法的科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思想方法问题的科学解决,这个经验同样值得认真总结并在实践中长期加以坚持。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照搬别国模式到走自己的路,从“超阶段”到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从抽象谈论姓“社”姓“资”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思想方法的科学解决。正是这种思想方法的科学性,使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
针对新的实际努力改进思想方法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日趋激烈,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改进思想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努力改进思想方法。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努力改进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和“统筹兼顾”的辩证方法。这里涉及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东部发展与中西部发展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我们要自觉按照辩证法办事,把事物作为系统来加以把握,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它要求我们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熟悉国情又了解世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要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在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上努力改进思想方法。思想不解放,社会就会缺少活力,甚至成为一潭死水;思想不统一,社会就会缺少共识,甚至成为一盘散沙。二者都不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讲解放思想,又要讲统一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尊重实践,既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又要在实践中统一思想、加强理论武装。尊重辩证法,看形势、讲问题、论是非,都要讲两句话,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目前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利益的多元化,导致思想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在多元中树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尊重人民群众,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而不是以个人得失和好恶为标准,这样才能既解放思想、又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在求真务实和转变作风上努力改进思想方法。胡锦涛同志强调,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知实情、出实招、得实效。要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把反对形式主义问题鲜明地提到我们面前,要求全党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大力整治文风话风,提倡讲短话、讲有用的话、讲自己的话,努力讲新话。我们应当在文风、话风上来个思想解放,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官样文章、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从一切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做好调查研究
张 程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搞好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拓宽调查渠道。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调研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方法论位于最顶层,与哲学和各门学科的理论密切联系,是调查研究总的指导原则和理论架构。在调研方式上,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时间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按调查途径可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在调查具体方法与技术上,按收集资料方法分为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按分析资料方法又分为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等。当今时代,如何能够更快更准地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规律来为工作决策服务,仍需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拓宽渠道、丰富手段、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发扬求真务实作风,降低调研成本。调查研究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少投入多产出,实现效益最大化。抽样调查是在近代数理统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费用低、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和优势,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抽样调查中常常选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抽样等方法,以便推算和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循调查研究的规律,防止盲目追求规模大的倾向,发扬勤俭、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整体效益。
坚持实事求是观点,提升调研质量。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科学,善于学习和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开展调查研究,要精心设计调研计划、拟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对象及规模、选择适用的方式方法、形成准确有效的调研结论。进行调查要注意全面、深入,调查层级和类别要齐全,既有基层又有上级机关,既有领导干部又有普通群众,既有行业部门内的又有系统外的,等等。调查的视角和方位要周全,既调查现在又了解过去,既调查个体又了解整体,注重真实、准确,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记录和描述。在研究时,要正确估计问题的代表性,防止以偏概全;正确分析和综合,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防止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堆积和描述上;正确判断问题的性质,防止夸大或缩小问题的轻重程度;善于运用系统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历史、分析现状和预测趋势。
树立统筹兼顾理念,分配好任务和时间。调查研究不仅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而且是正确执行政策的基础。在政策出台之前,要对制定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切实把握政策实施的主客观条件,防止“拍脑袋”和“想当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对各方面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加强指导和规范,防止执行“跑偏”和“失控”。在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为政策的完善或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在调查研究中应统筹安排好时间和节奏,增强计划性和主动性,提前做好开展调查研究的各项准备,真正把调查研究变成一种实践需要和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
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大众化
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
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在我国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的情况下,做好这一工作特别重要、尤为紧迫。
让人民群众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更没有自觉的行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如何认识其改造的客观对象对于实践的成功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意义。不同的思想方法导致不同的认知结果,进而影响社会实践。只有让人民群众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理论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也才能得以实现。换言之,科学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其内含的思想方法大众化的程度。只有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实现大众化,科学理论的传播才是有效的,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紧密相连,是人民群众发现、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大众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正是在生动的群众性实践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不断形成和发展,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才得到充分彰显。这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好诠释。
深化改革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要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工作。
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精神动力问题。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如何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形成改革强大精神动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复杂性艰巨性的凸显以及世情国情的变化,使得引导工作的任务和难度空前加大。思想方法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交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锐利的思想武器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筑牢思想防线,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信心,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深化改革,需要解决创新实践问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在正确思想路线的引领下,党带领人民群众以创新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改革发展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前改革的复杂性,对人民群众创新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科学思维方式,人民群众就能敢于和善于冲破一切妨碍创新的思想观念、影响创新的体制机制弊端、束缚创新的做法规定,实现创新源泉的充分涌流。
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
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大众化,强调人民群众对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并以此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宝贵经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重视用好这一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众化工作。
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着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形态多样、成因复杂,大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回答问题中体现和传播科学思想方法,引导人民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方法看待这些问题,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在为群众解疑释惑的过程中,不仅应给群众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给群众以思想方法,“授人以渔”,让群众既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又看到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科学性。
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学习宣传和解读,让人民群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充分认识和了解党和政府是如何以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制定这些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有了这些思想方法上的理解和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就更具自觉性和创造性。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应突出群众在问题解答、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群众单纯“受教育”的方式,创新群众参与的手段和形式,使群众不仅提出问题,也自己解答问题;不仅谈体会和感受,也谈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群众自我教育的科学引导,发挥专家和党员干部的理论和实践专长,用生动形象的大众话语引导群众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执笔:崔耀中)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