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王金海:强基固本 锐意创新 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治理之道)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6/12/2 10:14:25 213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2日   07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理论的穿透力同情感的亲和力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真正使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和积极宣传者。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关键。应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健全网络主旋律宣传教育体系,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和内容,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师生员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加强师德建设是重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面向大学生,又要面向教师,尤其要抓好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应引导高校教师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大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和标杆,帮助大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不断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跟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必须坚持从理念、手段、基层工作三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创新。

  坚持理念创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理念创新,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大力宣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手段创新,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敏感问题都通过网络传播被催化、扩大甚至扭曲,影响了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进一步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规律,坚持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并重,依法办网、科学办网,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创、共管、共享,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

  坚持基层工作创新,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坚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实现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立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