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凇: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7日 第 09 版)编辑录入:O Y 2025/2/7 9:29:31 36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标定价值坐标,必须打造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让更多文化的种子播撒心间、生根发芽,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如今,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这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劲动力和丰厚土壤。坚持以文惠民,面向基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25年春节,各地依托“新春走基层”“文化下乡”等活动,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汲取源头活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民俗展演、阅读推广、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之美延伸到基层,为人民群众奉上有底蕴、有情怀、有年味的新春文化大餐,滋养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当前,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展现形式,差异化布局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实效性,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广度和精度。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通过举办新春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群体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提高文化创造力;对于中老年群体,可通过送戏下乡、举办新春书画展览等方式,丰富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近年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不少地方通过举办“新春饺子宴”等各种形式的“暖新”活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味年俗魅力、感受暖心温度。
借助科技的翅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连接大众有了更加多样化的新渠道,让新春的文化韵味更加触手可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文化产品延伸传播触角,打破了文化活动的时空限制,营造出沉浸式、互动式的鲜活文化空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一步以现代技术拓展文化普惠的渠道,不仅让“送文化”更精准,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也让“种文化”更高效,更好激活社会多元群体共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者的内生动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