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在2024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对你的想像:健康长寿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
来源:同济大学医学院 2024年09月02日 00:00 上海编辑录入:Ligj 2024/9/6 7:40:22 275
精诚济世 明道致远
9月1日下午,同济大学医学院2024级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以《对你的想像:健康长寿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为题发表讲话,寄语新生。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又是一年迎新季,2024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迎来了495名博士研究生、532名硕士研究生、258名本科生,现场还有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60名本科生,这是我们在沪西医学园区举行过的最盛大的迎新典礼,我谨代表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秋季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豪迈之情,望着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我的心中涌动着喜悦的涟漪,脑海中满载着对大家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想像。今天,我想用同济大学医学院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简称TUSM四个字母来和大家做分享。
T for Tongji
同舟共济是同济医学人的初心
医学是古老的学科,又是充满新技术新方法的学科,更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永恒发展的学科。同济大学以医起家,传承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德国医生宝隆秉持“医院能救人于一时,学堂能救人于复世”的理念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寓意救死扶伤、同舟共济。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医学和同济血脉相融,同济人复兴医学的决心从未改变,在2000年重建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的历史上星光熠熠,重建前,培养了两院院士11人、卫生部部长1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人,他们是我们的引路人。经过24载重新启航后的砥砺前行,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中,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保持ESI世界前1‰,2022年同济大学被列入教育部直属18所优质医学院校之一,医学逐渐成为同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同学们加盟同济医学,开启了与同济医学的缘分。《阿含经》中给“缘起”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同缘相引,有缘的人,才能陪伴你更长久,有缘的事物,才更适合你。你们和同济医学的结缘将是互相成全的最好的缘分。
近期有一句宣传语“直面天命”,借用这个热词,和大家聊聊。《礼记·中庸》中“天命之谓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天命所赋予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使命。“天命”在传统文化中,被理解为一种左右我们人生的不可抗争的力量,或许可以理解为时代趋势,“直面”则是勇敢地做出个人选择。同济医学人的“直面天命”是用前沿科技攻关难题,同舟共济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你的“直面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不用即刻回答,也不用回答我,如果你有答案,请保持初心和努力,同济医学将为你保驾护航;如果你还没有答案,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在一次次学习探索中,寻找你的答案。知识,起初它只是一滴水,一朵冰尘,一缕微风;随之它成为一面湖泊,一仭冰峰,一片大海;时间,以其不息的力量,将知识尘埃炼成山海星辰。在同济,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和为之终生奋斗的使命,做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自己的选择。
U for University
大学是科学精神的摇篮
S for Science
科学着重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里,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科学思维的培养,意味着赋予你们一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在同济,你们将学会如何思考——逻辑严密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复杂多变的信息中提炼真知。
学院在本科培养阶段实行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模式,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我们是国内最早实施这个模式的医学院校,具有鲜明的同济特色。通过“医生素养与病人服务”“知识与科学”“临床能力”“学术与创新”“健康与社会”5个模块的训练,注重个性化教育、智能化教学、联合培养、国际化特色和人文教育,逐步培养起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所需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院将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紧密联动。今年5月,同济大学提出“1+N”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与当代医学结合起来,做到人工智能+,同时将医学与其他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医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产创新高端医用腔镜系统及微创手术器械应用示范研究”,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形成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新配置、新技术解决方案。这样的案例在同济已有很多。
学科交叉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打破壁垒,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将拓宽你们的学术视野,为你们提供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和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在同济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大专家。
同学们,人生不会事事如意,医学更是直面生命,有无限的挑战。如果有跨越时空的力量,那就是对过往的遗憾,拯救生命失败的心有不甘与无奈,渴望超越时间,渴求破解尚未解决的难题,但科学亦有界限,我们无法改变,如人终有一死、如自然灾难的爆发。在无法改变的事物面前,能做的便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勇敢地接受失去和遗憾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让时间足够你平静地去爱一切的存在。
M for Medicine
医学需要实践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