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在2024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对你的想像:健康长寿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

来源:同济大学医学院 2024年09月02日 00:00 上海编辑录入:Ligj 2024/9/6 7:40:22 275

精诚济世 明道致远

9月1日下午,同济大学医学院2024级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以《对你的想像:健康长寿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为题发表讲话,寄语新生。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又是一年迎新季,2024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迎来了495名博士研究生、532名硕士研究生、258名本科生,现场还有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60名本科生,这是我们在沪西医学园区举行过的最盛大的迎新典礼,我谨代表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秋季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豪迈之情,望着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我的心中涌动着喜悦的涟漪,脑海中满载着对大家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想像。今天,我想用同济大学医学院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简称TUSM四个字母来和大家做分享。


T for Tongji

同舟共济是同济医学人的初心


医学是古老的学科,又是充满新技术新方法的学科,更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永恒发展的学科。同济大学以医起家,传承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德国医生宝隆秉持“医院能救人于一时,学堂能救人于复世”的理念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寓意救死扶伤、同舟共济。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医学和同济血脉相融,同济人复兴医学的决心从未改变,在2000年重建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的历史上星光熠熠,重建前,培养了两院院士11人、卫生部部长1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人,他们是我们的引路人。经过24载重新启航后的砥砺前行,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中,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保持ESI世界前1‰,2022年同济大学被列入教育部直属18所优质医学院校之一,医学逐渐成为同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同学们加盟同济医学,开启了与同济医学的缘分。《阿含经》中给“缘起”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同缘相引,有缘的人,才能陪伴你更长久,有缘的事物,才更适合你。你们和同济医学的结缘将是互相成全的最好的缘分。

近期有一句宣传语“直面天命”,借用这个热词,和大家聊聊。《礼记·中庸》中“天命之谓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天命所赋予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使命。“天命”在传统文化中,被理解为一种左右我们人生的不可抗争的力量,或许可以理解为时代趋势,“直面”则是勇敢地做出个人选择。同济医学人的“直面天命”是用前沿科技攻关难题,同舟共济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你的“直面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不用即刻回答,也不用回答我,如果你有答案,请保持初心和努力,同济医学将为你保驾护航;如果你还没有答案,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在一次次学习探索中,寻找你的答案。知识,起初它只是一滴水,一朵冰尘,一缕微风;随之它成为一面湖泊,一仭冰峰,一片大海;时间,以其不息的力量,将知识尘埃炼成山海星辰。在同济,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和为之终生奋斗的使命,做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自己的选择。



U for University

大学是科学精神的摇篮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理性思考、实证精神、批判思维以及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我只是热情地好奇。”“热情地好奇”是一切的起点,也是不竭的动力。我刚进美国大学任教时,学生对我的教学评价位列全校最后20%,他们的批评让我更准确地识别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后,教学评价的得分也提升至全校前列,这种批判性思维推动着教学相长的互动。大学鼓励师生去审视、去探索、去追求真理,守护着对一切事物的热切好奇和对科学精神的崇高追求。
近日,王平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他们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肿瘤代谢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寻找新靶点,开发肿瘤干预新策略。王平教授带领老师学生们突破舒适圈,敢于挑战“硬骨头”,学生们说,“总是能被王老师对科研的无限热情所感染,尤其是遇到科研上的挫折与困难时,总是能给予我们攻坚克难的方向与信心”,今年2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遇见美好的光明,沐浴着阳光前行。做好眼前的事,不必忧心于未来,即使路途曲折、身处泥潭,当你清楚这一路为何而来,便能充满热诚,保持积极乐观。在同济,我们鼓励同学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心怀阳光、胸怀天下,因为正是这些品质,构建了科学进步的基石。同学们,时间将以其永恒的动力,把今天你们的初识演绎为长期的友情和亲情;在日常的科学追寻中,延续时光的慷慨,在循环往复中,与天地共舞,予病人新生;身处时间长河的你们,将从青丝到白发,愿你们保持赤子之心,从一个目标奔赴下一个目标,让时间足够你爱医学科学。


S for Science

科学着重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里,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科学思维的培养,意味着赋予你们一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在同济,你们将学会如何思考——逻辑严密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复杂多变的信息中提炼真知。

学院在本科培养阶段实行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模式,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我们是国内最早实施这个模式的医学院校,具有鲜明的同济特色。通过“医生素养与病人服务”“知识与科学”“临床能力”“学术与创新”“健康与社会”5个模块的训练,注重个性化教育、智能化教学、联合培养、国际化特色和人文教育,逐步培养起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所需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院将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紧密联动。今年5月,同济大学提出“1+N”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与当代医学结合起来,做到人工智能+,同时将医学与其他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医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产创新高端医用腔镜系统及微创手术器械应用示范研究”,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形成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新配置、新技术解决方案。这样的案例在同济已有很多。

学科交叉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打破壁垒,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将拓宽你们的学术视野,为你们提供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和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在同济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大专家。

同学们,人生不会事事如意,医学更是直面生命,有无限的挑战。如果有跨越时空的力量,那就是对过往的遗憾,拯救生命失败的心有不甘与无奈,渴望超越时间,渴求破解尚未解决的难题,但科学亦有界限,我们无法改变,如人终有一死、如自然灾难的爆发。在无法改变的事物面前,能做的便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勇敢地接受失去和遗憾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让时间足够你平静地去爱一切的存在。 



M for Medicine

医学需要实践


许多医学创新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这种实践-研究-创新的循环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获得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的熊利泽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于麻醉相关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熊利泽教授2016年首次提出麻醉学的发展方向“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手术不是目的,麻醉不是目的,患者术后康复才是目的。当前麻醉学科的关注点已从单纯麻醉逐步拓展到围术期管理,这一转变降低了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改善其远期预后。同样,面对日渐老龄化的社会,现代医学已不光是治病救人,更是维护健康全过程,让人们健康地老去,在长寿中维护每一个人的健康。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探索验证、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科交叉的深入发展,这一健康长寿循环将更加高效和有力。
医学深深植根于对人类生命的敬畏与关爱之中。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学院的办学理念“精诚济世、明道致远”的“精诚”二字就来自于此,这句话不仅是对医术的要求,更是对医德的期许。医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技术的操作,更是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附属妇产科医院辅助生殖医学科复苏室的护士吕家伟,她的口袋里每天都装着一把糖,有人出现低血糖或者太过紧张,她都会顺势递上一颗糖,她希望一颗糖分泌的甜,至少能在当下抵消她们内心的苦。“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人和人相处,真诚最能打动人心,《素书》有言“真诚至上,胜过一切神灵”,当患者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真诚和关心时,更能建立一种基于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医患关系。在同济,你们将成为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学家。同济拥有“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传统,同济人应怀揣着这样的情怀,用医术和智慧,为人类带去健康和希望,做健康长寿的践行者。 同舟共济是同济人的初心,大学是科学精神的灯塔,是科学思维的锻造厂,也是医学实践的试炼场。在这里,你们将收获知识,更将激发潜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领军医学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同济人的智慧和力量。上周我在德国出差,进一步推动中德医学班建设,想到先人宝隆建医院,然后有了德文医学堂。幻想先贤们也曾行走在日出与日落间,操场上习步,手术室练刀,解剖室里识人体结构;或许他们也会迷茫,生活的太阳不知蛰伏何处,但第二天会有一个明晃晃的日出,照亮他前进的路;慢慢地,他们拥有了知识海的富丽,一步步地走向医学的敦厚和深邃,并将同济医学的血脉延续至今。同济医学已经无处不在,Tongji Medicine is everywhere already,我想像着未来的你们,福至心灵,成为新时代的医学大师,走向世界,传递不朽的同济精神,传递无尽的温情和延续生命的期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高兴在不懈追求真理的路上与大家同行,想像着同济医学将改变你,更想像着未来你将改变同济医学!让时间证明你自己,成为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