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同济大学师生团队研发建造的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项目

来源:同济新闻网 2024-04-07日编辑录入:OY 2024/4/7 9:30:53 103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师生团队研发建造的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项目。该项目是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主持设计。目前,该“疗愈舱”在南极中山站已经投入使用,为队员带来越冬新方式,营造沉浸式环境体验。

在我国南极中山站,目前有20名考察队员正在执行越冬任务。面对极夜和低温带来的心理压力,现在队员们有了一个疗愈身心的新去处。

在中山站的越冬宿舍楼外,停放着一个彩色的“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它是随着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来到中山站,为了考察队员的身心健康而来。走进“疗愈舱”,关上舱门,纵使外面狂风怒号,舱内依然一片温暖和宁静。疗愈舱集成了智能照明系统、环境一体化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站区噪声掩蔽系统、南极人因健康数字孪生系统、极地物联网边缘计算系统、便携式心电监护及基础医疗设备、极地站区声景疗愈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可以进行定量调控和精准干预。

在南极洲,科考人员必须应对极端低温、极昼极夜变化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还要适应与外界社会的长期隔离状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魏力介绍,南极这么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有这么一个舱,对于我们队员来说,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体验。

郝洛西表示,我们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长期驻扎生活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生理与心理层面的显著变化,如出现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等问题,并伴随消极情绪体验。“疗愈舱”则可以为他们提供多方面保障。“疗愈舱”具有疗愈、实验和医疗三个功能,舱顶的穹形疗愈灯可提供9种动静结合模式,营造沉浸式的环境体验,改善考察队员在极地环境中缺乏自然声,人体感知被剥夺而产生的焦躁情绪。除了为队员提供健康支持外,“疗愈舱”还是开展南极科考环境健康保障研究的现代化科研平台,为改善极地考察医疗保障提供依据。队员们会定期来到这里参与实验,魏力会采集他们的唾液等标本,将来带回国内分析,为改善极地考察医疗保障提供依据。“疗愈舱”的外观是根据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南极创意绘画的作品作为设计素材,在中山站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

据了解,该“疗愈舱”是郝洛西教授团队联合校内外多家单位共同研发,不仅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还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东方医院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相关企业等。该项目发挥了“理、工、医”交叉学科与产学研合作的协力共进优势,自主研发了主动式健康干预关键技术,探索建立极地站区智能人因健康支持与环境调控系统,为长期驻守南极的科考队员们提供更为完善的健康保障。经由在国内进行多次严格科学及可靠性验证后,疗愈舱于2022年10月搭上了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启程前往南极。历经穿越赤道以及严峻的西风带超越万里的漫长航程之后,疗愈舱终于在2022年11月底安全抵达南极中山站,至此进入南极极端环境下长期运行服务的新阶段。

同济大学长期承担我国极地科学研究重大研究项目,一批批同济人参与了多次南北极科考,持续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贡献同济力量。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