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我军接管沈阳始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1-23 16:25编辑录入:LIGJ 2024/1/25 7:14:59 183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9月,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随后,我军攻克锦州、解放长春,给东北敌军以致命打击。东北全境即将迎来解放。
沈阳是当时东北最大的城市,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重工业中心,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军达成解放东北全境战略目标的着眼点,也就落在了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沈阳。
10月,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被围歼后,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从沈阳乘飞机逃走。虽然沈阳城内尚有国民党军第8兵团等十余万人,但军心涣散、士气全无。随着东北野战军第1、第2、第12纵队和从长春南下的5个独立师,从3个方向合围,沈阳即将获得解放。如何接管沈阳这种大城市,成了摆在我党我军面前的重要课题。
194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提出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由攻城部队最高指挥机关直接组织军事管理委员会(简称“军管会”);保护新占领城市的全部责任,均由军事管理机关担负。这种军事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我军在解放石家庄时提出来的,经过实践总结,逐步形成应用于全国新解放城市的军事管理制度。
10月26日晚,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了接管沈阳的方针和具体办法:一切旧机构都暂不打乱,按照原有系统进行接管,首要是先稳定下来,所有接管部门均由军管会统一领导。会议决定由时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担任军管会主任,负责沈阳的接管工作。
27日,沈阳军管会在哈尔滨正式成立,并决定抽调4000名干部参与接管沈阳工作。在次日举行的动员大会上,陈云明确了接管沈阳的方针:“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并作了简要阐述。其中,“各按系统”是指区分军管会下辖各部门,各部门分别对应接收;“自上而下”是指由原有机关主管人员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第一级负责人不在,则由第二或第三级负责人办理;“原封不动”是指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工厂企业等只派去军事代表,政府部门只撤换领导,避免紊乱和大的波动;“先接后分”是指各部门只有接收权,无占有权、支配权,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由军管会统一分配。陈云还强调了入城纪律,鼓励大家积极工作,争取圆满完成接管工作。
29日晚,陈云率军管会人员由哈尔滨乘火车南下,并在火车上召开会议布置军管会的各项工作;对军管会的组织机构、接收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要准备的工作细化安排。会议明确了沈阳军管会下辖9个部门,分别为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5个处,以及办公室、市政府、公安局、卫戍司令部,并安排了相应的负责人,以便入城后尽快展开工作。
11月1日,我军对沈阳发起总攻。在政治争取下,守敌纷纷投降。2日,沈阳宣告解放。当日黄昏,陈云率军管会负责同志进入沈阳城。3日,军管会展开接收沈阳的工作。军管会向沈阳市原公教职工、公营企业全体人员发布了有关接收工作的规定:原各机关职员按原职务正常上班,各部门所属人员、资产等情况均按原有系统登记造册,由军管会相应部门接收处理等。以伍修权为司令员、陶铸为政治委员的卫戍司令部,也于当天发布了第1号布告。以朱其文为市长的政府机构,组织对口全面接收。
宣传工作也是接管工作的重要一环。陈云提出要重视各类报纸刊物的出版,人民群众不可一日无报,必须对此工作预有准备。除预先准备稿件以外,报社前期出报、排字、校对均用原有职员,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报纸所刊内容必须逐字逐句审定,对反动刊物予以坚决取缔。军管会只派少数干部进驻出版机构。初入城这段时间,报纸所刊内容应首先刊发我党我军相关政策、文件、布告等内容,以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各项政策措施。
28日,陈云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简报接管沈阳近一个月来的主要经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圈阅后,于12月14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批转该报告给各中央局、各前委参考。接管沈阳的经验,对随后我军接管新解放城市工作的开展,起到借鉴作用。1949年1月,沈阳各项接管工作顺利完成,城市功能大体恢复、秩序井井有条,后续工作逐步转到发展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上来。(薛一兰)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