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华岗:《新华日报》第一任总编辑

来源:2023年10月20日08:29 学习时报编辑录入:OY 2023/10/20 10:55:49 267

刘利民

华岗,190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战线上杰出的战士、红色报刊活动家,先后作为主编、总编辑参与了《列宁青年》《新华日报》等报刊的创办工作,并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其文被赞为“笔扫三军,挥斥八极”,其人被誉为“报界一大手笔”。

创办《火曜》。华岗的革命宣传活动始于1920年至1923年在衢州八师读书期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华岗开始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自编反帝话剧,进行义演并编写《新时代》墙报,宣传进步思想。

1924年华岗转入宁波四中,在恽代英的引导下逐步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在宁波四中的两年间,华岗作为编辑参与《四中周刊》《火曜》的创办发行。《四中周刊》是宁波四中学生出版的一份油印刊物,主要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仅出版两期便被禁刊了。

1925年3月24日宁波地委团刊《火曜》创刊,华岗为实际负责人,这是华岗作为主编的第一份刊物。《火曜》是当时宁波党团群众团体中唯一的一份正式出版的铅印刊物,周刊32开本,每周火曜日即星期二出版,先由宁波明星书局发售,后改为自己设代派处发售,发行至北京、上海、汉口等城市,每期发1000份。刊物栏目为“短檄”“插科打诨”“岂有此理”等,内容有言论、时事述评、杂谈等。《火曜》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主张国民革命为其主要办刊宗旨,共出了15期,旗帜鲜明地发表了大量反对军阀统治、批驳国家主义派以及宣扬马列主义的文章。

《火曜》所刊登的文章特别是华岗撰写的时论深受爱国青年欢迎,是宁波黑暗社会中的一盏明灯。正因为如此,宁波的反动势力甚为恐慌,罗织罪名于1925年8月22日将《火曜》查禁。

主编《列宁青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进行大规模反革命宣传,引起部分青年的思想混乱。为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正确引导青年,举办一个适应青年特点的刊物,显得十分必要。

1928年秋,华岗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临危受命负责理论宣传工作。华岗不负众望,于1928年10月22日创办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该刊开始为半月刊,由第二卷第14期始改为旬刊,第41期始改为周刊,随《红旗》发行,1932年停刊,共出45期小报和40期左右的小册子,由于是秘密发行,多次采用伪装封面如《建设杂志》等,大部分为油印,每期由20多页至100多页不等。

《列宁青年》无固定栏目,其主要内容是刊登党团中央及少共国际的文件及指示、全国青年的斗争消息并重点在理论上对改良主义思想进行批驳,主要撰稿人大都是中国共青团的领导干部,作为团中央委员和主编的华岗在该刊上发表的各类文章达28篇。他十分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在采稿时尤其欢迎反映各地青年学生真实消息的通讯,对于报道文字要求生动活泼,使之适合青年群众的需要。

自《列宁青年》创刊到1929年4月华岗调离团中央,在极端环境下,他带领工作人员创立并持续出版发行团中央机关报,发挥了团中央机关报宣传和组织功能,引导青年领会和运用党团中央各种纲领和策略,抵制了改良主义等错误思想对青年的毒害。1932年9月,因叛徒告密,华岗在山东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直到1937年10月经组织营救出狱。

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出狱后,华岗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和《群众》周刊编辑。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被允许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报纸和刊物。两者都是我党在国统区宣传统一战线政策、传播党的纲领路线和政治主张的喉舌,任务一致,只是各有侧重,《新华日报》侧重时事政策,《群众》周刊侧重思想理论。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创刊,为16开本,文章以政论文为主,大部分卷期在目录有明显的栏目分类,栏目不完全固定。《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正式发行,全张为对开 4版,一版为社论处于最显著位置,二版三版分别为国内和国际要闻,四版是《团结》副刊和读者信箱。华岗作为编辑参与《群众》周刊的工作,作为总编辑则将更多精力放到了《新华日报》上。

华岗忘我工作、不知疲倦。长达5年的国民党牢狱生活严重摧残了他的身体,甚至开始吐血,但他永不懈怠,新闻采集、文章撰写与修改、版面编排,事必躬亲。华岗组织编辑部每周举行例会,民主讨论确定社论主题,会后分工负责,按时按质交稿。除了主持编辑工作,华岗还撰写文稿,经常每晚只睡4个小时。他带领编辑部的同志虚心向排版工人请教,边学习边探索逐渐掌握了稿件数量的取舍和排版技巧。华岗还针对标题字号的安排、各栏行数的计算设计了专门工具,缩短了编排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民党当局虽然允许《新华日报》发行,却通过垄断新闻来源、稿件审查、控制发行等方式来扼杀。华岗团结全社同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首先,建立自己的通讯网和新闻渠道。华岗派出石西民等记者深入抗战前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创造性地采用记者“坐茶馆”的方式采访流浪儿、船夫、售票员、工人等听取群众呼声,获取丰富的新闻资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新华日报》建立广泛的通讯网,保证了新闻的采集。其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抗稿件审查。在撰稿时利用国民党有过的进步言行,来反击它的倒行逆施,而对于被查禁的文章则采用只刊登题目,在版面留出大量空白这种被称为“开天窗”的方式予以对抗。最后,建立独立的发行队伍。华岗选拔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的青年人充任报丁加快送报速度,并组织了一支由穷苦儿童组成的报童队伍担负零售工作。

华岗在两年时间里为《新华日报》及《群众》周刊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成为党内杰出的红色报刊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一报一刊互相配合,有力地传播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特别是《新华日报》一经刊行即受到广大读者的观迎,1938年6月以前销售已达1.3万份,读者远在5万以上,成为国内的大报。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