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斌 丁奎岭:更好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1日 第 09 版)编辑录入:OY 2023/9/1 9:46:28 175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的重要意义,为加强基础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更好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努力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主动服务和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的有效切入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准发力点,强化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的衔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在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优势。以学科优势为基础,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基础研究深厚、交叉平台广布的优势,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科研攻关。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瞄准大科学、大工程中的体系化难题,开展任务导向型重大基础研究。按照小切口、大突破的思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原创性概念、原理、方法的提出,开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新赛道。
推进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是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途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主动作为、系统布局,持续优化原始创新环境、拓展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全力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一是加强科研支撑平台建设,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学科交叉,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二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组织科研人员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鼓励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三是深化与全球科技前沿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前沿技术研发,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推进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将自身智力、技术资源与社会、市场资源精准对接,强化与政府、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在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下功夫。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共同设立产学研前沿探索基金等方式,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科研新范式。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技术问题,积极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勇于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障碍,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方案,更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着力壮大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没有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作支撑,基础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支持优秀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强化一流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选拔并长期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提出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全面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着力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好基础研究人才,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源源不断输送优秀基础研究人才。
(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