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8-17 07:44编辑录入:Ligj 2023/8/17 7:50:24 144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本报记者 丁怡婷 韩 鑫 刘温馨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追风逐日,风电装机连续13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装机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绿色“智”造,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10年累计下降幅度超36%;穿梭驰骋,新能源汽车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第2000万辆,仅用17个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先立后破,提升能源发展“含绿量”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领域是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东南沿海,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风机转动一圈,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
西北戈壁,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投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积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不断释放创新发展动能,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非化石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金沙江上游,华电叶巴滩水电站建设现场,平移式缆机将近30吨重的混凝土送至位于坝基的浇筑工地。
“首批机组计划2025年投产发电,电站年发电量预计10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燃煤超300万吨。”华电金上叶巴滩分公司执行董事刘强介绍。
非化石能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在四川甘孜投产,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在西藏措美并网,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海南文昌油田群发电……截至今年上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1.5%。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向好,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为约97%和98%,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12个和9个百分点。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
走进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两台循环流化床机组有序运行,厂区屋顶、车棚等处还分散布局了6500多块光伏板,贡献更多绿电。“通过改造,单台机组每年可节约动力煤近7000吨。”公司技术支持部副部长赵强说。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8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节能改造,平均供电煤耗10年累计下降23克标准煤;9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90%。
——绿色低碳技术支撑作用持续强化。
7月11日,我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排量增压泵。
新时代十年来,能源领域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量产单晶电池转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建造能力领跑全球,核电形成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能源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强前沿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集中攻关、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
降碳减污,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河北张家口,河钢集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现场,一座120米高的氢气竖炉塔架巍然矗立。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国五矿所属中冶京诚氢冶金工程总设计师赵志龙介绍,与传统碳冶金工艺相比,氢冶金工艺可减排七成的二氧化碳,“未来还要努力推进100%绿色氢气冶金,实现钢铁生产净零碳排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节能增效,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今年4月,国内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交付。通过采用装配式建造等技术,工期节省15%、水电节省20%、垃圾排放减少20%。
印染车间,“产业大脑”助力绿色生产。“如今只需输入指令,机器便可精准调取对应染料,自动输送至对应染缸,减少染料浪费。”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各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
——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对资源消耗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对高耗能行业实施阶梯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多依赖增加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近50万台降低到目前不足10万台,减少燃煤使用量4亿多吨。
——创新驱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北襄阳,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开工;江苏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内蒙古呼和浩特,瞄准半导体单晶硅国产化进行科技攻关……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今年上半年,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8.1%、32.3%;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53.1%。
提升能效,运输更环保、出行更低碳
交通运输行业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水平为基础,以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组织效率为关键,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让运输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呜!”8月1日上午,62标准箱汽配零件货物搭乘渝甬班列,从重庆团结村车站出发驶向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后续将乘巨轮出海。
“相比公路,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方面,运量大、能耗小、污染轻,铁水联运可以充分发挥这个比较优势。”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张周龙介绍,去年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完成145.2万标箱,节约燃油9200万升。
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一辆辆电动重卡正排队充换电。“仅需5分钟便能完成换电,能源成本比燃油卡车降低近一半。”河北港口集团业务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400辆电动卡车累计承运约1830万吨货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万吨。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加快发展绿色物流,推进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十三五”期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由“十二五”末的236万标箱增长到687万标箱,年均增长23.8%,今年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9.4%。
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公路上,充电更便利。“暑假自驾游,尝试使用服务区的快充桩,半小时就能充70%的电,方便又快捷。”在申嘉湖高速嘉善服务区,上海市民王先生说。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超过660万台,同比增加69.8%。
码头边,岸电更普及。“船舶在靠港期间,不使用船舶柴油发动机,改用陆地电源向船体供电,能有效降低噪声、减少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超九成高速公路覆盖充电设施,长江干线重点大型客运、商品汽车滚装和集装箱码头泊位岸电设施基本全覆盖,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73.8%,我国着力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建设等工作,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绿色低碳出行渐成风尚。
一键开启步行导航,绿色的碳能量球不断变大……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百度等打造北京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实时查询功能,并且增加了碳普惠功能。“截至6月底,平台碳普惠实名注册用户量突破350万。”高德地图绿色出行碳普惠项目总监赵毅说。
软件升级,硬件换新。武汉提高新城区线网密度,力争到2025年公交专用道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深圳大力推动慢行交通发展与建设,市民慢行出行占比提升至60%以上……各地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积极引导低碳出行。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中占比达到72.5%。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出行方式低碳转型,不断构建清洁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
“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必将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篇章。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