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同济大学获2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来源:同济新闻网 2023-07-26日编辑录入:OY 2023/7/28 9:19:49 402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同济大学共获奖25项,创历史新高,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
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此次同济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实现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全覆盖,涵盖了新工科、新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大思政”教育等多个类别。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成果名称:《土木工程专业世界一流人才培养的系统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一等奖
负责人:赵宪忠
成果简介:
将世界一流学科势能转化为育人动能,前沿学科知识提前布局,创建“土木+”微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及智能建造专业,强化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洞察未来的战略视角和能力。以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为核心,以跨学科新建的信息类、机电类、经管类课程和实践模块为拓展,实现从“丨”型专业培养向“+” 型交叉培养转变;变革教学重点,以“知识体系重塑、工程思维涵养、工程能力再构”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育人全过程。提出6维度课程思政 30条,创建学生增值发展评价体系,改革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从看成绩到看成长、教师从需要上课到主动育人的转变,营造争做大先生的育人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终身发展意识和动力。
成果名称:《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发展》
获奖等级:国家级一等奖
负责人:顾祥林
成果简介:
成果以质量文化建设为目标,以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改进为基础,以教育、管理、文化和技术要素为抓手,突出“质量内涵多元化、质量治理自主性、价值追求自觉性、监测评价智能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实现了从教学过程向育人过程转变、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变、从制度约束向价值追求转变、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建立了多维动态育人质量观,形成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新范式。成果建设成效明显,师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增强,探索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以“制度约束+价值追求”为基础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之路,支撑教育部新一轮审核评估质量标准研制,示范引领全国400余所CIQA(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成员高校质量文化建设。
成果名称:《以“城校共生”为特色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钟志华
成果简介:
通过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实践创新、国际交流三个教学链并创建 “创新创业 +” 实验区和微辅专业,实现空间维度纵向融合;基于学生成长周期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实现时间维度横向贯通,打造了全要素、全过程深度融通的双创育人模式。通过拆除校区与园区、城区之间有形与无形围墙,促进优势学科外溢和师生共创,城区园区资源共享,形成了“城校共生”的双创育人生态。成果建设成效显著,100%学生接受双创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批本研毕业生创建了科技型企业。获得了首批 “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等一批重要荣誉。
成果名称:《领异标新、兼容并包、知行相资,世界一流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中国路径》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胡飞
成果简介:
走出了愿景牵引与需求推动并举、中国智慧与全球视野融通、知识创造与实践育人协同的全新路径,以此培养具有使命感、洞察力、践行力和领导力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成果原创的“立体T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框架产生广泛影响,师资、思政、课程、教材、平台等一流人才培养要素实现高水平融合;校区社区联动、科教产创融合、浸润交互育人的生活实验室特色鲜明;依托中国创新动能成批吸引世界一流学者并与国内教师共同发展;培养了一批产、学、研、创标杆性人才;教学过程中涌现出设计丰收、火眼实验室等标志性创新成果。
成果名称:《新时代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学基础教育》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徐建平
成果简介:
主动对标新工科建设,找准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数学教育定位,传承和发扬樊映川工科数学教育体系,强基础、重实践、抓融合,扎实开展创新型工科数学基础教育,在高质量的一流教材体系、立体化的一流课程体系、高水平的一流师资体系、融通式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同济方案。以模块化、组合式数学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数学公共课程之间的壁垒,融通数学应用与工科多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渠道;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师授课、导师指导、朋辈共学的协同育人生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成果名称:《数字时代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引擎”模式》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蒋昌俊
成果简介:
面向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适应数字时代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引擎”模式,构建了以离散+随机+多模态为核心的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了以科研创新为驱动的计算机拔尖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建设了以领域场景为驱动的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育人生态,建立了“需求牵引、精准培养”的特色班组培养路径,给出了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的上海方案。成果成效显著,培养出一批批计算机学术领军人才,成长为引领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
成果名称:《交叉赋能、辐射共享的“三堂四端五联动”卓越环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戴晓虎
成果简介:
成果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深化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以理论教学一课堂、实践教学二课堂、创新教育三课堂为主体结构,以学生端、教师端、教学资源端、教学方法端为核心要素,通过通过文化教育联动、跨界师资联动、科-产-教联动、实践创新联动及数字信息联动,促进“三堂”与“四端”相互融合,重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贯通的卓越环境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成果开发了“校企协云端实习”等多种教学资源,建设了多维交互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形成了“产学研良性循环、科产教交叉赋能、国内外高校共同发展”的环境学科育人大生态。研究与实践成果推广至国内外570多所高校。
成果名称:《深挖校本资源: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徐蓉
成果简介:
通过深挖师资、学科、专业、校史、实践、环境、校友等校本资源,致力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的“大思政”育人体系,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自信。用扎实的实践教学阐明了“大思政”育人体系在育人育才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创新发展了“大思政”育人体系在高校的实现路径。一是通过要素整合,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壁垒。二是通过资源融合,搭建起学生由领悟走向践行的桥梁。三是通过机制配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自信的底气。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成果名称:《守正创新、交融成艺,道路交通领军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方守恩
成果简介:
直面国家需求、社会发展和科技前沿的主战场,同济大学以研究生为主要出口,提出“信念坚定能担当、学识宽厚能攻坚、创新争先能引领”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守正创新、交融成艺”的培养新模式。成果重构了融合思政、学科交叉的本研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强化理想信念、宽厚学识与精深专业;开辟了新内涵撬动、真问题驱动的创新能力培育路径,将学科群和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要素;创建了共商共定、共建共享的政校企协同育人保障机制,育人资源可持续汇聚并长效支撑。成果打造了道路交通领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支撑了新时期道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定将继续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成果名称:《面向重大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黄宏伟
成果简介:
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需求,经过10余年教育实践,创新提出并践行了以“三贯穿、三融合、三保障”为新特征,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深度产教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三贯穿”实现了国家战略重大工程需求导向,将深度产教融合理念贯穿于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和培养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三融合”实现了理想信念、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深度相融的产教融合培养方式;“三保障”实现了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多方协同,校企实践创新平台、制度保障文件、师资及管理队伍深度结合的有效保障体系。改革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工程人才。
成果名称:《从地球到深空:新时代测绘领军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谢欢
成果简介:
航天测绘遥感是地球观测与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的关键支撑,亟需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测绘领军人才。作为我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济测绘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新时代,学校率先开展“从地球到深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科学研究和测绘领军人才培养的创新。同济和武汉大学测绘强强联合,传承发扬“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传统,创新了测绘领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实现了从地球到深空、从地面到航天、从传统到智能的三领域育人新转变,引领了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成效显著,应用覆盖了全国测绘类94%的博士点和81%的硕士点。
成果名称:《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的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未来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裴钢
成果简介:
学校聚焦未来领军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前沿研究、引领行业发展的三大特质和要求,总结出可示范的建设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未来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效高质量路径。成果有效解决了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的问题;解决了围绕干细胞领军人才培养中课程、教材、论文工作、质量保障等各环节如何高质量落实的问题;解决了科教融合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发展的共性问题。项目成效突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的骨干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了同济特色并具示范引领效应的干细胞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名称:《中德合作“三融合”理念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霍佳震
成果简介:对德合作是同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路径。成果基于同济大学多年对德合作实践,以“科教、学科及产教三融合”为理念,以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突破口,依据“点线面体”路径依次推进,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迭代升级。中德合作研究生培养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从注重单个项目引进到本硕博贯通、多层次培养体系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专业知识培养到能对接国家战略和未来产业变革需求、创新培养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从注重单向流动到构建“在地国际化”培养生态系统的转变。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成果名称:《从德国经验到同济方案:提升中国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创新实践》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张建荣
成果简介:
同济大学积极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提出了“工程性”与“师范性”整合的能力观,解析了职教教师能力构成,明晰了专业教学能力的核心功能,阐释了职教教师专业化的“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内涵,解决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师范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结构性难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由“物理叠加”方式向“化学合成”方式的根本转变。成果自“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应用于多个教育部及省级项目,累计培养培训教师3万余人,对提升我国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成果辐射东南亚多个国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成果名称:《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生“智创活动”设计与实施》
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负责人:王建芳
成果简介:
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发“智创活动”,打通课内外通道,让学生在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中,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跨学科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实现智慧创获。研究经历了“价值引领——系统建构——层进迭代——经验淬炼”四个阶段,确立“智创活动”的理论依据与素养模型,建构了以智创为价值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新路径与混合学习新样式,研发立体式评价体系,打造“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和教育生态圈。成果在学校全覆盖推广应用,为新时代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经验与范例。
此外,以同济大学为主要合作完成单位获奖10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同济大学秉持与“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新时代同济文化一脉相承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备“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素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始终坚持培根铸魂育新人,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秉持百余年来的人才培养积淀,加强“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人才成长全链条中各要素的联动,统筹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打造具有同济烙印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精品教材。以人工智能赋能,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推进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保障能力,形成同济育人质量文化,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同济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学术与育人作为第一价值追求,持续深化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大力倡导教学成果培育与教改项目立项相结合,提前谋划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