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3-22 16:29编辑录入:OY 2023/3/25 10:46:57 193
作者:李宏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内涵上分析,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就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而言,二者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辩证逻辑。
人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人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人创造着现代化的社会;同时,人又是社会锻造和塑造的客体。人的现代化有赖于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创造着现代化的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唯一能动的因素。社会创造现代化的人是通过人创造现代化的社会而实现的,正是人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中锻造自己的现代化素质。人塑造着现代化的社会,也塑造着现代化的自我,因而,社会创造现代化的人,归根到底是人对自我现代化的能动创造,是自我创造自身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表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和目标。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实现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标志。
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各国人才的竞争。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个要素在社会生产中能发挥多大作用,由人的基础素质水平来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培养要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社会现代化的各个要素——经济现代化、城市化、政治现代化、科技文化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等,都需要通过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实现。因此,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首先培育人的现代化素质,实现主体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
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而且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社会现代化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而人的现代化则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最终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一方面,社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要发展,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必须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现代化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现代化进程中人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随着精神和文化上的需要,人自身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得以不断满足,人的现代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
人的现代性本质的整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性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系统性工程。在这一建构中,人的每一种属性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其中,经济性体现物质基础,政治性体现治理价值,文化性体现精神引领,社会性体现交往关系,生态性体现可持续发展,技术性体现工具理性,法治性体现规范要求。它们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人的现代性本质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因素。任何一种属性的遮蔽、缺失或变异,都可能使人变为“单维度”的人,从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开放性就成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发展
人的现代化只有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离开了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现代化的各个要素的发展对人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经济现代化来看,经济现代化的成就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发展基础;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使社会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促进了现代人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的转型。从科学技术现代化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更快捷的通讯、更丰富的信息,为人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此同时,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也制约着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程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加速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整个社会流动性更强,人际间的健康、广泛的交往受到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曾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等都得到极大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现代化建设应当以维护社会共同体中的每一个社会成员亦即个体人的平等权利为着眼点,应当以增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合理、切身的利益为基本取向。”现代化建设应当是以无数个个体,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人的现代化,体现在结果层面就是落实到具体的、现实的每一个社会成员亦即个体人那里,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平等的、具体的基本权利那里,这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具有真实的和充分的意义。
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是相互作用的。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具有相互制约性和同一性,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具有发展的同质性和同步性。社会现代化的日益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的现代化素质;而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又促进了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