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4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来源:同济新闻网 校团委 2022-11-29编辑录入:OY 2022/11/29 9:33:25 112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集中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海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更好团结引领全市广大青年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经基层推荐、层层选拔,于近日公布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含标兵)、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表彰名单。
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校4名个人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荣誉称号,2个集体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楚文海,男,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程学院教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独立课题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任务,获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等科技一、二等奖励5项。他牢记初心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为长三⻆区域、雄安新区、新疆边陲水质安全贡献上海和同济智慧。曾借调至国家住建部,获先进个⼈称号;担任学院院长助理期间,协助完成多项重点科研任务与学科建设工作;在学校学科办挂职期间,深入开展大学与学科评估分析,助推学校“双⼀流”建设。疫情期间,开展水环境次生风险评估,形成建议专报获上海市领导批示,助⼒科技抗疫。
陈羿,男,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21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陈昶教授。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申请专利2项,获挑战杯全国金奖、互联网+全国金奖在内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3项。曾担任医学院学生会主席、兼职团委副书记,他组织“长三⻆菁英医联会”,参与青马工程殷夫班,组织并参与延安、井冈山红色寻根活动。作为医学生,他组织多次义诊活动,践行使命,获得同济大学2021年“追求卓越”学生奖。
开欣,女,中共党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都市一所副所长。她致力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国家城乡建设事业中的模范作用,参与各类规划项目获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5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9项。她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实践和研究,参与3部乡村振兴相关书籍撰写,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她始终牢记规划师甘于奉献的职业使命,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和西部大开发等规划项目及课题研究。疫情期间,她主动担任社区物资保障志愿者,并参与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的课题研究,在大上海保卫战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党性修养和奉献精神,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抗击疫情。
邱雷,男,中共党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18年归国任教,从事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C)芯片研究。回国后,他从零起步,带领学生研究国际领先水平芯片。经过4年多的摸索,在高性能模数转换器芯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研究成果。作为老师,他言传身教通过前沿科学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防特区项目3项。从国家重大需求角度,努力突破国外高性能ADC芯片管控,助力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突出的“卡脖子”问题。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
(按团队首字母排序)
启明青年规划师团队是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成立的一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勇担社会责任为准则,致⼒于以规划设计服务祖国最需要地区、营建美好未来城乡生活的规划师先锋队。团队自2011年1月成立以来,完成各类规划项⽬200余项,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区,共获国家和省市级优秀规划设计奖16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自2013年起,全程参与同济大学定点扶贫云龙县的规划服务工作,近十年来编制各级各类规划15项,构建云龙规划体系,以规划引领助力云龙实现脱贫摘帽;推动以“梦想家园”公益活动为核心的软硬结合的帮扶模式,助力永安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2019年,团队带头人刘晓挂职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率团队以专业的规划服务持续增进同济大学与宜宾的校地合作,支持宜宾特⾊发展;宜宾长宁县突发地震时,第⼀时间带团队赶赴抗震救灾前线,参与灾后重建。积极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完成第⼀个淀中村邵庄子村的规划并持续推动项目实施,为白洋淀未来乡村建设示范案例提供蓝本。
同济大学无止桥青年团队是土木工程学院一支致力于为国内欠发达地区修建人行便桥、改善民生的公益团队。团队成立于2012年,以“无止于桥、专业科学、服务引领、建设乡村”为宗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用自身专业技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桥助人,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热忱与担当。成立至今,先后在贵州、甘肃、重庆、云南等多省市建设了十余座人行便桥,为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新冠肺炎疫情后,团队在学校的联系与支持下克服重重阻碍建起云南省“同安心桥”,以自身实践激励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搭建与国同行的使命心桥。据不完全统计,团队项目已累计服务上万村民,减少村民通行距离超过100公里。团队及项目曾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在社会上起到积极广泛影响。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