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打开就业方式?听听3位同济毕业学子的就业故事

来源:同济新闻中心 2022-05-16日编辑录入:OY 2022/5/17 8:52:29 308

疫情之下,就业难度增大。为尽可能开拓就业渠道,挖掘岗位资源,自4月12日以来,学校已先后与上汽集团、华为、东方电气、阿里巴巴、中兴通讯、中铁上海工程局、宝武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用人单位开展了多场“访企拓岗”校企合作交流会。4月8日,学校分别与跟学校长期合作的重点单位建起了校企“简历直推微信群”,面向今年仍有招聘计划的单位和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同济毕业生进行精准匹配。

在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同济毕业学子在这一特殊毕业季也收获了特别惊喜。让我们来听听3位毕业学子的就业故事。

汽车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 苏旭航:

“‘访企拓岗’为我直接带来就业机会”

5月14日,我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完成了签约。

上海疫情突如其来,为我的求职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自身努力和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我拿到了一家小的科技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不错的岗位以及另一家整机厂的质量岗,但总觉得还想试试其他的机会。

4月12日,校领导与上汽集团进行了首场“访企拓岗”云上校企交流活动,我们汽车学院的老师也参加了现场交流。活动结束后,学院老师在学院群里分享了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汽大众等单位的招聘需求。我一直想进入大的整机厂,所以立即投出了简历。随后,我先经过线上笔试,再由上汽集团内有应届毕业生需求的工程师直接联系我。工程师对同济应届毕业生十分友善,会耐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岗位,与我真诚地沟通职业规划、职业方向等方面问题。双方达成一致后,转到HR的面试。

5月12日,我顺利拿到了offer,随后就完成了签约。网签过程中,学校、学院及时回应我的需求,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这是给我们的毕业送上的最好礼物。

土木工程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 司旭冉:

“‘简历直推’让求职的每一个流程都非常高效”

3月9日学校进入闭环管理,所有线下的宣讲活动暂停,面试推迟。找工作没有之前便捷,投递简历也未收到对方反馈,春招过半还未能拿到offer,说实话,那一段时间我的心情非常焦虑。

4月12日,在班级群和本科就业交流群看到了学校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建立的“简历直推群”推送的招聘信息,其中给出了具体单位、招聘岗位、需要专业、工作地点、直投邮箱。我在当天晚上就向邮箱投递了简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简历投出的第二天( 13日),我就接到中交四航局HR的电话,约好14日面试。面试中,HR向我详细介绍了单位的培养计划,还有针对毕业生的过渡计划。15日,HR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从事造价方面的工作。我同HR仔细讨论了培养计划、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对这份工作越发喜爱。仅仅过去了周末2天,到了周一(18日),我就收到了通过面试的信息,高兴的心情就不用说了。按照网上签约流程,我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提交学校审核,就这样顺利落实好了工作。

非常感谢疫情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简历直推的机会,从投递简历到正式签约,每一个流程都非常高效,极大缓解了特殊时期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让我能放平心态,更加从容淡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 张雪琛:

“我没想到疫情期间还能找到特别心仪的工作”

不久前,我与某国企完成了签约。本以为疫情期间,找工作和签约会比平常更加困难,这次正是因为有学校、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助力,我求职和签约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温暖。

上海这一轮疫情发生之前,我还未遇上自己特别心仪的工作。学院老师了解到情况后,一对一与我进行沟通,耐心了解我的就业意向,及时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帮助。

3月25日,老师在学院群里分享这家国企的招聘信息后,还特地将这条信息单发给了我。觉得招聘的岗位很合乎自己的心意,当即投递简历。3月29日,顺利通过公司的线上面试;30日,完成线上笔试;4月2日,就收到了企业的录用通知。

从开始投简历,到线上面试、线上笔试,用人单位特事特办,为在疫情特殊时期的毕业生提供了许多便利。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收到我的三方协议后,又非常迅速高效地为我走完了流程,还在邮件里详细说明了后期的办理步骤。

回想起来,整个求职过程非常顺利,我感受到了学校、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关爱,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母校带给我的独家毕业记忆。


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表示,继就业促进周(5月9日至15日)之后,在“百日冲刺”期间(5月初至8月中旬),学校将持续开展线上招聘以及“万企进校园”“精准就业指导服务行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等多项就业活动,全力为2022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牵线搭台,“云上就业”打开一方新天地》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80636.htm


上一条:我校举办首届上海“低碳发展、环境治理与健康”学科交叉高峰论坛

下一条:守“沪”同济,抗疫力行——同济海洋人一直在行动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