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用制度保障风清气正(思想纵横)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6日 09 版)编辑录入:OY 2022/1/6 10:00:43 116
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着力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自觉运用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但始终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能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有了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就有了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充分表明,净化政治生态、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环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基础,更是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铲除影响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病灶和霉点,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环境扎紧制度笼子,首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牵头、管总的,抓住政治纪律这个纲,才能带动党内其他纪律都严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政治纪律方面放松警惕、降低要求是危险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要发挥制度正向激励作用,建立正向激励体系,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良好政风。广大领导干部要带头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自觉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履职尽责、作出贡献。广大领导干部还要强化责任担当,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压缩破坏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现象生存空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环境不断改善。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构建起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确保今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高度重视政治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保障作用,聚焦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重视专项监督,不断深化和完善监督执行机制,坚决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倒查追究等相关制度,坚持有腐必反、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尤其要高度重视“小权力”“微腐败”的破坏性,决不能因其小而忽视、因其微而放任。对这些“小权力”“微腐败”,要从机制上防微杜渐、从监督上较真碰硬,从源头上防起、从具体案件抓起,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做到敢抓敢管、真抓真管。
(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