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当守立场、弘正道、为人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2-17编辑录入:Ligj 2021/12/17 11:07:38 128
江鸿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才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在“立场守正创新,为人弘扬正道,创作植根人民,选题与时俱进,方法以艺通心”五方面做足文章,下好功夫,惟其如此才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立场要守正创新。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的正确立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的谆谆教诲,时时坚持党的领导,处处不忘理想信念,充分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所在。以新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基础,用中国风、中国范儿的文艺作品服务人民、歌颂人民,用中国气派、中国自信的文艺风潮振奋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为人要弘扬正道。文艺工作者要追求德艺双馨的人生价值。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是活生生的人,“人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因此,作为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引领社会作用的文艺工作者更应扎实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内化为做人之根本,摒弃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的思想,不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不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不搞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
创作要植根人民。文艺工作者要做到以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人民是文艺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而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为此,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放下身段,深入民间,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真情实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思考融入到人民之中,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以作品为人民放歌。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选题要与时俱进。文艺工作者要实现与时代同呼吸,用时代之墨书写中国篇章。“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文艺工作不能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文艺工作要紧跟时代前行,从时代脉搏的跳动中汲取营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那样,“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发展的考验,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文以载道”之真谛。
方法要以艺通心。文艺工作者要确立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远景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创作的出发点,用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法“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以此达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今天的文艺界,现实的文艺人更应该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推动文化强国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