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工作交流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要永续传承

来源:来稿 2021-10-16日编辑录入:OY 2021/10/17 9:17:30 922

观看电影《长津湖》的感悟

区 扬

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受学校离退休干部党工委邀请,我作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代表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敬老节大会,看到许多久别重逢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聆听了学校领导的视频祝词,感到很高兴、十分亲切,受到鼓舞。特别是观看了电影《长津湖》以后,我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70年前那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许多人和事在脑海中重新浮现,内心感到十分震憾和振奋。

影片《长津湖》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长津湖战役这一战争史诗,展现了我军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更加深刻感受到我们志愿军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是我们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我觉得电影《长津湖》,突破了战争题材影片的老套手法,紧紧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主题展开,场面宏大,人物性格鲜明,既展示了敌人的骄狂与凶恶,更展现了我军为了国家安全、人民幸福,不怕困难艰险,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影片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拍摄,影像、音响效果空前,令人感到震憾,一开始就用简洁篇幅和生动情节展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新中国刚刚诞生,正在为准备解放台湾,建设家园,让人民都过上安康幸福生活。美国趁朝鲜内战,打着联合国旗号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维护国家安全,充分展现我国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艰难决策到我军高级指挥员深谋远虑,从久经战火淬炼的老兵到义愤填膺的新兵的性格特征,刻画的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从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以及人们长期关心他是怎样牺牲的……,都作出了明确交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正如指导员梅生所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津湖》拍出了我军的精气神!由于我们没有空军掩护,运输条件差,第9兵团的重武器无法前送,有时甚至连重机枪也不能用了,作战中的主要“重武器”就是手榴弹。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率该连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他指挥3排打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8次进攻,直至弹药耗尽。在美军冲上阵地的危急时刻,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在追击作战中,许多冻伤的指战员只要还能走,就坚决要求参加追击,有的人说:“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前线去”。《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我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影片同时也委婉地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敌我双方的经济实力、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差距悬殊,使战争结果也难免有所缺憾:一是未能围歼美陆战第1师,让其大部逃脱,没有完全实现既定战役目标;二是我军非战斗减员和作战伤亡较大。此役,我军歼敌13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由于气候严寒,减员严重,有三个连队在-40C条件下,只生存2人。战役结束后,骁勇善战的第9兵团不得不因减员过多而转入战场休整。毛主席在给志愿军总部并第9兵团的电报中也称“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究其原因,一是武器装备落后,加上缺乏对美军作战经验,对其极为强大的轻重火力、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估计不足,尤其在多次进攻作战中,缺乏攻坚武器,而且敌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容易在敌军密集火力下遭到较大损失。二是为扭转东线战局,部队紧急入朝,应对长津湖战区山高路险、极度严寒、人烟稀少等困难准备不足,后勤保障补给能力弱,御寒物资和粮食供应极端困难,我军在战略、战术上比较成功,但后勤补给能力不足,影响了我军的战术执行、战斗效果和最终的战役成果。

影片结尾的字幕告诉人们: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我军的战斗力和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我军军威、国威,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让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大为震惊,对新中国刮目相看。连撤退中的美军将领看到“冰雕连”的群像时,感到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说出:“这样的军队是无法战胜的!”。

可以告慰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党、全国正在学习党史,开启新征程,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虽已是耄耋之年,不能做什么大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需要永续传承,用心、用情、用力,发挥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努力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1-10-14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