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走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路上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8-31 10:05编辑录入:OY 2021/9/12 9:03:25 27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与“旧”的关系递进,总有它的逻辑可循。历史的年轮早已经道出一个朴素道理——我们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能不断赓续,是因为始终有党的领导,有党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行动。当前,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共同富裕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当“新时代”的语境已标定了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新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
(漫画/张婷婷)
映照现实,“促进共同富裕”贡献“中国之治”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回望“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以“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决定性成就,以“风景这边独好”的铁一般事实,再次宣告了某些西方国家鼓噪的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中国之制”解码“中国之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理想。邓小平同志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从“中国之治”的现实角度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充分体现。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在停滞不前的谷底徘徊已久,西方国家所推崇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财富分配制度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信任危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宏大考题,需要有人作答。在历史进退的“十字路口”,总有一种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前行的动力。中国促进共同富裕,凸显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促进14多亿人口的共同富裕,“中国之治”的实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充分体现出一个大国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赓续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回应“时代之问”
每一次年轮递进,都镌刻出不平凡的发展烙印,也碰撞出不寻常的时代花火。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是在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亦是乡村振兴,两者都是“全国上下一盘棋”,需要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新配置资源,让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汇集。譬如,在中央的部署下,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覆盖桂川黔滇四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62个。2020年,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广东扶贫工作的溢出效应,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证明了我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组织体系。这种力量,不仅能够让扶贫工作系统高效运转,更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抓手。
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啃下来了,接下来“怎么干”,答案自当是时代的声音。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在时光轴的一步一履之中,具体的工作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移。要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诸多问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基于此,就当用最高的工作摆位、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实的发展举措来予以破题。
探索前行,“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发展之为”
一个个发展奇迹的诞生,无不源于一代代建设者甘当“拓荒牛”、敢于“吃螃蟹”的精神与行动。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有责任来帮助后发展起来的人和地区,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局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同时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也是我们在共同富裕方面的一种尝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浙江“彰显新担当”,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跳脱出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最需要浙江承担什么,既站位全局谋划浙江一地一域发展,又以浙江一地一域发展服务全国大局。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就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亟须突破和创新的重要方向和关键领域,明确了浙江示范区建设的四个战略定位和六大方面重大举措,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彰显新担当,不能空喊口号,不能蛮干盲干,而须把“担当什么”“怎么担当”想清楚、弄明白、做到位。对于浙江而言,走好共同富裕这条前所未有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没有案例可以参考。面对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打开局面的重大任务,浙江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对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认识理解,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探索前行。从部署山海协作工程,奏响区域协调发展“协作曲”;到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分好发展红利的“蛋糕”,再到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绘就新的“富春山居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乘势而上,以笃定前行的使命感狠抓落实,我们定能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彰显新担当,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阅读: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