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是一部书

来源:2020-12-28 11:14:00 人民日报编辑录入:Ligj 2020/12/28 15:07:34 422

良渚是一部书,一部悠长耐读的大书。捧读良渚,书香飘逸,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气息。

初读良渚,良渚是一部古典的线装书。

我们无法确切地洞悉,五千多年前的阳光如何照耀在九州大地上。但我们知道,五千多年前的阳光曾照耀在华夏东南一隅浩瀚的大江上,那里有巨大的鱼类从海洋游入江河;照耀在草木葳蕤的天目山脉上,在那里,人类已经走向了有秩序的玉帛王国。建造城郭,手工琢玉;城外种植水稻,水利工程可观,让肥沃的土地随时可以得到浇灌润泽;水草丰沛,适宜于江湖捕捞……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的稳定,使文明在日月更替中孕育和发展,从马家浜到崧泽再到良渚,江南实现了一次力量的汇聚与辐射。

这是低调的江南。这里的先民用黑土烧制古朴的陶器,把精美的玉石雕琢成“琮璧”。他们制作漆器、骨器,他们敬天祭地,敬畏自然。当年没有农业、手工业的称谓,但基本的分工已经产生,规模化的玉器生产已经出现。成片的稻田和巨大的粮仓,诉说着日子的殷实。

良渚的记忆,重新奠定;江南的聪慧,历来如斯。

再读良渚,良渚是一部现代的精装书籍。随着良渚成为世界遗产,江南的腹地,那些散落在平原绿地上的村庄,全都发生了变化,一处处整洁、靓丽、宁静,散发着江南特有的韵味。博物馆、遗址公园和附近的环境更加和谐共生。

良渚的建设者们把历史交给研究者,把当下的合理改造提升当成工作的新动源。古树院落、小桥流水,依然是乡愁的出发地,河道、田园,却成了新的休闲景观。蒹葭苍苍,芳草萋萋,高柿矮枣,挂满枝头。星桥的河道,绿道蔓延,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村落参差,景收窗里。江南的韵味,随着白鹭翻飞,穿梭着唐诗宋词的意境,触动着路人的心扉。河道环绕的小村庄,拆掉了各自的围墙,庭院共享。绿水环绕,古木参天,田园掩映,蜂蝶闲舞,鸟儿在绿荫里,无忧无虑地鸣唱。

作为杭州三张成功申遗的“金名片”,西湖关乎风景与人文,运河关乎经济和交通,良渚关乎的是文明早期的模样。申遗是对过去的肯定,保护是对文化的延续,提升是对未来的期许。穿行在良渚,低山矮坡,河道纵横,绿树掩映,四季俨然。红花绿树之间,各种风格的艺术设计,闪烁着别样的文化光彩。清水混凝土工艺,简洁、明亮,和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艺术的交流,思想的激荡,在五千年的文化遗址上,把良渚的四季在花朵和流水中演绎得丰富多彩,如此不露痕迹,却又动人无比。

良渚遗址,大地上的文明,远古和现代的对话,在广袤的稻畴屋瓦之间,书写着历史与文化的诗篇。

阅读良渚,此情此景,令人爱不释卷。(朱真伟)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