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为什么总咬你?
来源:海南日报2020-08-07 17:22编辑录入:Ligj 2020/12/9 12:22:31 206
随着登革热高发期的到来,全省爱国卫生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核心就是防蚊灭蚊。
我们对蚊子并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它们吗?你是否知道,这些每天环绕周围的小小蚊子,竟能传播80多种疾病?你是否了解它们专门喜欢叮咬哪类人群?市面上的灭蚊灯和驱蚊手环是否应该列入你的防蚊战蚊“武器”清单?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
1
蚊子也有“脾气”
为什么要灭蚊?省疾控中心热带病与慢性病防控所病媒生物防治室主任孙定炜告诉记者,蚊子是可怕的疾病传播者,可引发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脑、黄热病、淋巴丝虫病、寨卡等多种流行疾病的传播。有报道显示,蚊子传播的疾病至少有80多种。
说起蚊子,相信很多人跟它“对战”过无数回合,但你是否知道不同种类的蚊子也有着不同的“脾气”:有的孳生在清水周围,有的则专门扎根在臭水沟附近,而有的更喜欢生活在家附近的容器里……而且不同种类的蚊子传播的疾病也各有不同。
“海南分布较多的蚊种是致倦库蚊、白纹伊蚊等。”孙定炜介绍,海南主要的传病蚊种有大劣按蚊、微小按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大劣按蚊主要生活在山区,微小按蚊主要在丘陵地区,城市里主要有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而农村主要有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
“不同蚊种传播的疾病也不同。”孙定炜说,大劣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主要分布在海南中部山区;微小按蚊也是重要的传疟媒介;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三带喙库蚊是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2
蚊子“偏爱”三类人
不同蚊子有不同喜好,例如致倦库蚊喜欢脏水,下水道是它们最爱的地方。这种蚊子又被称为家蚊,经常晚上咬人。而海南的伊蚊俗称“花斑蚊”,这种蚊子喜欢干净的水和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期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其实并非所有蚊子都吸血,吸人血的只是雌蚊。雌蚊吸血,是为了得到血中蛋白质滋养卵巢,因此雌蚊的唾液会分泌一种类似抗凝血剂的有机酸,使血液不会凝固,但是留在人皮肤上的有机酸是外来物质,有些人便会产生过敏现象,比如痒、肿。
生活中,总有人特别招蚊子喜欢,一群人在一起时,被咬的总是他。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血型,有人更是无奈一笑称自己“血甜”。其实,蚊子青睐的被咬者是有共同点的。
孙定炜称,首先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爱出汗和体温高的人,汗液等分泌物是会被蚊子感知的,很容易吸引蚊子,所以平时经常出汗而且体温比较高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其次,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着深颜色服装的人,因为蚊子会对颜色深的物体比较敏感;第三,蚊子对二氧化碳气流比较敏感,所以平时呼出二氧化碳很多的人也会容易招蚊子,比如运动过后,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比较多,这样也容易成为蚊子叮咬的对象。
3
传统驱蚊方法更有效
灭蚊灯和驱蚊手环成为很多家庭驱蚊灭蚊的选择,然而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孙定炜称,市面上还有一种紫外线灭蚊灯,它使用的是UV光谱里的长波紫外线,即UV-A,其波长范围为315-400纳米,日光中也含有大量的UV-A。大多数昆虫的视网膜对这个范围波长的紫外线非常敏感,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个原理诱导蚊虫,再用高压电将其消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紫外线灭蚊灯并不能高效灭蚊,其杀死的虫子中只有极少数是蚊子,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不吸血的雄蚊。另外,市面上很多驱蚊手环里放有一些驱蚊药,但驱蚊药挥发较快,驱蚊效果甚微。
对付神出鬼没的蚊子,真正有效的驱蚊方法还是蚊香、驱蚊液,以及蚊帐、纱窗等物理方法。
孙定炜称,合格杀虫剂如电热蚊香液是非常直接有效的,购买正规产品并且看清说明书注意事项就好。另外,在登革热高发区,需要穿长衣长裤进行物理防护,也可以在皮肤或衣服表面涂抹含避蚊胺、香茅油等成分的花露水、驱蚊液等。
此外,从根本上防蚊,还要从我们的居住环境入手,及时清理下水道、瓶瓶罐罐等处的积水,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记者 马珂)
驱蚊方法
最有效
●避蚊胺
驱蚊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可以直接涂抹在皮肤上
(有损伤衣物的风险,2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儿童使用浓度不宜超过30%)
●埃卡瑞丁
很温和,对皮肤刺激小,不会损伤衣物
(2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儿童使用浓度不宜超过20%)
●驱蚊酯/伊默宁
较温和,对皮肤刺激小
(有损伤衣物的风险,2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
●拟除虫菊酯
广谱杀虫剂
(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接触,儿童慎用)
●柠檬桉叶油
天然驱蚊剂
(有皮肤过敏风险,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
◆驱蚊草
有效成分太少、浓度太低,效果不佳
◆驱蚊声波
据说能赶走叮人的雌蚊,实验证明效果极为有限
◆驱蚊手环
有效范围太小,有效时间太短
◆传统蚊香
产生粉尘和pm2.5微粒,可能导致呼吸道损伤
(侯赛辑)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