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专论)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5日 第 09 版)编辑录入:OY 2020/7/15 9:27:51 199
核心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于小康”的诗句,表达出我国老百姓向往幸福安康的朴素愿望。《礼记·礼运》将“小康”描述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状态。在古代生产力落后和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人民的“小康”愿望难以实现,但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迅速确定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康”目标。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目标。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地、有秩序有步骤地前进,我们就能够更有信心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使用“小康”这个概念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就是在上世纪末使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新世纪头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置于引领地位,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将完成,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大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进度,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及时落实帮扶措施,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劲的工作力度,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跃升,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位。科技水平全面落后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跃居世界第二位,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超过城镇居民,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城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东部地区,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在稳步得到解决。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困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贫困地区与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加。201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7.3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改善,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我国初步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明显下降,清洁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继续下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公正司法,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保障不断增强。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我国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深入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实现的。我们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成为现实,14亿多人民全面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极大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逐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也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极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逐步实现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就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这将极大增强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一棒,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