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年产值460亿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双创企业排队等入驻

来源:青年报编辑录入:Ligj 2020/6/11 11:04:00 590

2020-06-10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在同济大学周边,赤峰路、密云路、国康路、四平路已形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19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460亿元。这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能,更是在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成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圈、就业圈。双创企业想“排着队”入驻,同济毕业生也因为信赖这个品牌而选择在这里就业,开启人生新里程。

  圈里85%的企业创办者都是同济师生  

相比于年轻的环交大“零号湾”和由昔日破旧厂房改造的长阳创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概念也早许多。“环同济”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起步了,随着校企外迁,同济大学一群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周边开起了公司,这些在当时看来是“自由生长”的行为,却是环同济产业中的重要承载部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快速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环同济形成了以860米长的赤峰路为标志的“现代设计一条街”。之后,又形成了“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到2007年,杨浦区和同济大学共同启动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通过厂房置换、旧区改造等多种方式“腾笼换鸟”,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集群效应明显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创新集群。

于是,在同济大学周围,包括赤峰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四平路等合围的2.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正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核心圈层,2019年其总产出达到460亿元。在这个圈里,约85%的企业创办者都是同济师生。

“在环同济460亿元产值中,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旗下的企业产值占120亿。”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总经理高国武认为,下一步环同济除了建筑设计领域,还要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上发力,开拓新领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新增长点。

“这种产值的数字曲线是很优美的”,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戴大勇眼里,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加,带来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是必然。当下,“智能+”、“互联网+”、在线新经济、新基建,所有的市场“风口”,都能在这个“圈”里找到了,也因为地缘优势,入驻的企业可以随时到校园充电、学知识、谈合作,“校企合作牌”成为这些企业发展中的大王牌。

企业的集聚,形成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的经济高地,这里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戴大勇向记者拿出一组数据: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最近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科技园目前入驻的企业中,约三分之一企业已经或正在启动校园招聘,吸纳大学生就业。虽说入驻园区的基本是小微企业,但企业数量多,聚沙成塔,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就比较可观了。

最近,园区15家企业已累计招聘了41位应届生,复旦、同济、上理工、二工大等高校的毕业生都有入围。“我们正在和同济大学等附近几所高校联系,希望在近期推出大学科技园专场招聘会,为今年的毕业生再提供一些岗位。”戴大勇说,正是大学与产业布局联动发展,激活出更高层次的岗位需求。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雅静也指出,根据之前有做过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近几年每一届的学生当中可能将近有400位同学,他们的签约的单位所在地是在杨浦的,当中大部分是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这些企业对于毕业生是有天然的吸引力的。

  优秀企业彼此开启“来来往往”模式  

同亚文化传媒就坐落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对面的同济联合广场C楼,CEO刘竞泽并没有因为疫情关系而闲下来,反而,过去接触占比不大的网络直播业务多了起来。“我们的拍摄团队很忙,以前准备做线下活动的,都来找我们做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服务,成为我们今年新的业务增长方向。”

刘竞泽告诉记者,网络直播这一块业务,得益于之前做活动拍摄广告拍摄的技术积累,并很快开始发展推进。最近,公司也在摸索MCN网红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同时招募相关人才,打算从网红经济这一块试水。“希望打造我们自己的‘网红’,为后期的直播带货变现做好准备,也算是一块新的领域的探索。” 刘竞泽盘算起业务的开拓方向。

刘竞泽自身是同济校友,2014年毕业于艺术传媒学院。工作两年后,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开始创业。起步阶段从拍企业宣传片做起,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就注册在同济大学科技园,在孵化器的两年时间,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也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即为建筑、地产、医疗、汽车等环同济知名企业品牌提供一站式的活动策划、广告拍摄、广告代理等服务。后期,团队发展壮大,才搬到同济联合广场。”

一直选择在同济周边,刘竞泽觉得理由很简单。一是母校情怀,每天可以在校园里散步,并且继续使用图书馆等学校资源,另一方面,看中的是同济优势学科背景以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优秀企业资源,彼此间更多的“来来往往”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对于同济周边创业氛围,刘竞泽一直觉得,同济的优秀学科背景,铸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环同济优秀企业,其中以地产、建筑、医疗、环境类企业尤为出名,早起创业的优秀企业,也为后一批创业的学弟学妹们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 各行各业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刘竞泽发现,这个阶段,反倒使得电商带货以及在线教育彻底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在网络直播服务这一块的业务量一直在增长,因此也需要扩充团队。今年过年后至今,我们20人的团队的基础上,已招聘5人,其中3人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人才招聘与现阶段发展也互为匹配。”刘竞泽说道。

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刘媛媛,大四一年都在同亚文化传媒实习,目前已经签署三方协议,毕业后正式加入“网红孵化MCN事业部”。一毕业就要挑起大梁,对刘媛媛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学弟学妹愿意提前一年成为“准同事”  

90后的冯胜是上海铎石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营是数字媒体、动画视频。“公司就在科技园里,而我们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同济里出来的,用的也是学校学的专业和技术,只不过把它市场化了。如今,基于AR增强现实、沉浸式投影等,市场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从同济创业谷到科技园,还是在校生的时候,冯胜就跟着老师常常出没于这些地方,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慢慢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从一开始就自己一个人,到如今12个人团队,再到今年即将启动的招兵买马,冯胜看到了前景和奔头。

对于一路走来,冯胜感到,不仅在企业的初创到了各种政策的扶持,更是背靠同济的“背书”,赢得了很多大学生的信任和加盟的信心。冯胜很明白,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讲,创业公司是很辛苦的,比起同济学子面对的其它就业机会,选择创业型的公司,其实更多是出于对公司未来的信任。

在企业初创时期,冯胜通过承接校庆、校内海报、宣传片等拍摄,慢慢从学校走出来,不仅增加经验值和人脉积累,更是让真正市场化变得不再遥远。

据透露,创业团队还将在近期放出4个全职用工岗位,其中包括1个平面设计师,1个方案策划和1个全职三维动画师,“另外,还有两名大三实习生正在协助我们完成一些项目,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那是更好了,我们特别期待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做事业。” 

实习生夏同学表示,在学长公司实习,可以学到很多课上没有讲到但是很实用的技巧。公司氛围很好,大家都是90后,没有特别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更多像是朋友,自己也愿意在一年后和大家成为真正的同事。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