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田辰山: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4/1 10:07:55 1113

2012年03月02日17:4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雷锋精神”系列解读之四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人民网记者 陈叶军

     【系列一】学雷锋:新时期一个深邃的文化治国课题
  【系列二】孔庆东:在中国圣贤谱系中考量雷锋精神
  【系列三】龚云:人类道德英雄: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系列四】田辰山:新形势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党建》杂志:雷锋 与时代同行——雷锋精神访谈
  中宣部:通过学雷锋贬斥失德现象 增强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
  24任“雷锋班”班长:学雷锋不是简单“复制” 需又“红”又“专”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深入解读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人民网理论频道于2月29日起,推出“雷锋精神”系列解读报道。系列报道的第四期文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了谈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的观念

  记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创的“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精神为何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田辰山:雷锋精神在近半个世纪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说明雷锋精神是具有普遍人性意义的文化。不管历史正在呈现给人们什么,不管社会处于什么现实状态下,人性都有一种普遍的追求,那就是雷锋这样的精神。这是什么精神?人们都熟悉的与雷锋联系在一起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者“大公无私”的品质。这种美誉就是今天所说的价值观,其实它是人对一种品质的非常朴素的崇尚和理想化。这种品质是什么?就是作为一个人,你是否珍重,或者说是否关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在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这也是传统思想“仁”的观念。“仁”就是人与人的互相善待。可以说,珍重在人生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崇尚融洽的关系,很明显是人共有的普遍倾向。人在互相善待中享有满足和幸福,各种融洽关系给人带来愉悦,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共性。相反,一个人心里如果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就会匮乏精神的满足感。往往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的空虚、孤独,还是不能替代,还需要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雷锋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时代很不一样了。但是呼唤雷锋的声音更强了。这正像老子所说:“大道废,有仁义”。

  雷锋精神不过时,学习雷锋具有时代感

  记者: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您认为现在再提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如何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角度认识雷锋精神?

  田辰山:雷锋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它反映人与人互相善待的要求,是人的一种无法否认的共有普遍性。今天再提雷锋精神,是再适逢其时不过的自然与必然性的历史与社会需求。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十年商品经济大潮,社会在整体物质方面有很大改善,但这并不等于说,雷锋精神与时代不符了、过时了。

  相反,需要理解的是,市场经济是在夸大个人自私性上建立的理论,它对人与人互相善待的共性追求是起制约作用的。市场经济社会出现道德滑坡,“雷人之语”及怪现象频发、人心惶惶,危及社会稳定,是逻辑使然。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性地采用的发展自己的手段,这是改革开放的初衷。这个初衷是没有改变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对人与人和谐关系消极影响和制约人与人互相善待共性追求的现象,要起到随时调整作用,要使经济发展不致以牺牲人在和谐关系中得到的精神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作为代价。

  因此,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与人互相善待追求的本源精神,再提雷锋精神不仅不是过时,而是强烈时代感的。
【1】 【2】 【3】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