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报道

滚动报道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3/6 10:10:19 571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03月06日   01 版)

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在主席台就座
吴邦国主持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会议。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三月五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吴邦国主持会议。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肩负亿万人民重托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民主、团结、求实、奋进。今天的人民大会堂格外雄伟庄严,主席台帷幕中央国徽高悬,大礼堂穹顶灯光灿若群星,会场气氛隆重热烈。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12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他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部分:一、2011年工作回顾;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三、2012年主要任务。

  温家宝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温家宝着重从五个方面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温家宝指出,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温家宝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报告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后,温家宝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他强调,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温家宝从九个方面报告了2012年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温家宝还就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阐述。

  报告进行了110分钟,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根据会议议程,在9天半的会期里,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开幕会上,印发了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审查批准。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薄熙来、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曹建明、廖晖、杜青林、帕巴拉·格列朗杰、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万钢、林文漪、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列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大会。

  各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迎挑战,凝聚“中国力量”惠民生,感受“中国温暖”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06日04: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稳增长 目标微调 发展主动

 
    解读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关键词:7.5%

  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个增速低于前几年8%的目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7.5%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基础上作出的主动科学调整,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姚景源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对我国外需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适度调整经济增速,有利于稳定和控制物价,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速度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任务减轻。”姚景源强调,将预期目标调低释放了强烈信号: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今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

  对于今年经济走势,姚景源表示充满信心。他说,中国经济正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自主增长回归,市场力量逐渐增强。同时,农业连续丰收,物价逐步趋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宏观调控手段也日趋成熟,“这些都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也为宏观调控带来了预调微调的空间。”

  关键词: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收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姚景源说:“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国民经济的立足点必须放到扩内需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高,消费率低。今后推动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经济增长,要从扩大消费、稳定投资着手。

  姚景源说,通过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发展机会多,消费水平快速成长,市场空间广阔,内需潜力十分巨大。”

  “扩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姚景源认为,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增收的同时也要稳定好物价,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这样消费才能更加强劲。”

  “扩大内需,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也非常必要。”姚景源说,未来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要将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上来。

  关键词:实体经济

  避免“脱实向虚”,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姚景源认为,“这样的提醒直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非常有针对性。”

  姚景源说:“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筑牢这个根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他分析,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实体经济如何夯实?姚景源认为,目前一些实体企业的税负仍然偏重,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充分利用财政、货币等调节手段,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陈仁泽)

  
【1】 【2】 【3】 【4】 【5】 【6】 【7】 【8】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