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教育公平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敢啃硬骨头)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6/9/9 8:30:43 231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9日   01 版)

大城市择校热逐渐降温 30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
 

  本报北京9月8日电 (记者董洪亮、赵婀娜、张烁、丁雅诵)“原来无论严寒酷暑,学生都要露天吃饭。学校改建后,学生吃饭有了地方,活动有了器材,学习有了动力,每年都有生源回流。”甘肃省永昌县水源中心小学校长赵世书说到学校今昔对比,感慨万千。记者环顾四周,花园式校区前庭后院洋溢着现代气息,学生食堂和宿舍整洁敞亮,教学楼内设施齐全。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为主线的深化改革之路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宽广。

  均衡之路坚定平稳,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关键词。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130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均衡发展认定,完成2020年目标的47%。“择校热”逐渐降温,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与5年前相比,我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显著,公众满意度增幅稳定在10%左右。

  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截至目前,农村教师“特岗计划”10年累计招聘50.2万人,4.75万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国培计划”6年来培训农村教师880余万人次。22个省份573个县的104万教师享受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寒门学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明显增加。“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随迁子女保障水平提高。今年,我国30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共有11.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

  资助政策托起底部。在国家资助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困难学生得以实现求学的梦想。2015年全国资助贫困学生金额突破1500亿元,资助学生8400多万人次。现在,3347.5万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教育公平正在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以教育改革夯实公平之基(改革敢啃硬骨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9日   06 版)

本报记者 董洪亮 赵婀娜 张 烁 丁雅诵

  “以前,孩子们都是去3公里以外的邻村上幼儿园,接送都是难题。如今,村里也有了高标准的幼儿园,我们也能安心地外出务工了。”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金王庄村民金德崇兴奋地告诉记者。自甘州区开展教育扶贫以来,区教育局为12个精准扶贫村的3所完全小学及1个教学点高标准配齐了教学设备、住宿生高低床等,并为一些贫困村修建了幼儿园,当地孩子得以就近入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奏响“公平”主旋律,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方式,就近入学让“择校热”降温

  跟记者聊起孩子去年上学的事,山东济南的徐丽女士非常开心。起初,得知根据就近入学政策孩子只能去小区里的非名牌小学时,徐丽很失落。可等到9月开学,她发现女儿的班主任竟然是名校经五路小学的老师,是多少人想寻都寻不到的好老师。她的心情一下子好转了,是就近入学的好政策让普通人家的孩子接受了优质教育。济南去年已实现“100%的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100%公办初中对口免试直升”的“零择校”,今年则提出“零择班”的目标要求。

  放眼全国,多少年来,“择校”是很多家长心头最紧绷的弦,对优质教育资源近乎焦灼的渴望,催生了房价畸高的学区房,催生了把孩子压得苦不堪言的兴趣班,更催生了以提供入学机会为由的教育腐败……

  于是,力促教育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的政策陆续推出:在北京,一方面,强化入学信息系统,通过“铁面无私”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信息的校验、采集和流转,努力将“人情”挡在门外;同时,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深度联盟校等方式,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入手,让学生就近上好学校。在上海,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为重点,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范围。在南京,通过3年来的努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已达80%,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久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调查报告显示,与5年前相比,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整体提升明显,增幅稳定在10%左右。

  在城市中还生活着另一特殊群体——随打工父母来到城市的随迁子女。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动各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入学,有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稳定保持在80%,天津等19个省份90%以上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升学渠道也更加畅通,今年,30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共有11.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

  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谭田小学教导主任杜国师指着学校的旧照片告诉记者:“5年前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学校只有几间破破烂烂的瓦房,一下雨还会漏雨。”两年前,学校新建起一栋641平方米的教学楼、占地216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还建设起电脑室、音乐室、科学实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室、美术室和心理咨询室,光电脑就有30台,平均每5个学生就有一台电脑。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贵州省清镇市。“在这里学习不用交学费,还能学技术,以后好找工作。”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宽敞的机械制造实训中心里,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彭春荣一边在车床上加工模具,一边告诉记者,“我老家在毕节,村里都生活得比较困难。有个老乡上了这个学校,上学不花钱,毕业就找到了好工作,可把大家羡慕坏了。”彭春荣笑着往周围一比划,“这不,我们同村的几个人初中一毕业就来这里学习了。”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013年底,“兜底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启动;2015年6月,国办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师德荣誉、补充交流、职称编制,到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管理改革,对乡村教师给予全方位支持……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力攻坚克难。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很多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已焕然一新。

  “我们的教育资源要持续向最贫困地区、最薄弱环节、最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增强教育资源投放的针对性、精准性,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各个教育阶段改革全面开花,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前不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周芳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的老家在革命老区吉安,我曾两次获得学费减免”,周芳说:“国家资助政策一次又一次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对我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激励,让我自信自强自立。”

  和周芳一样,越来越多的家庭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下,实现了求学梦想。这不,2016年高考刚结束,全国不少地方教育局的资助管理中心各就各位,接待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办理助学贷款等有关事宜。在河南,全省144个县(市、区)建立了学生资助机构并落实了编制和经费;在安徽,连续9年将贫困生资助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

  “2015年全国资助贫困学生金额突破1500亿元,资助学生8400多万人次。”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介绍。如今,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的教育阶段全覆盖,并把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资助学生规模大幅增长,2010—201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包括幼儿)达4.1亿人次,年均资助8201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25.8%。“十二五”期间,累计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超过6000亿元。

  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2012年起,我国针对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行系统性制度设计,陆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自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全省40%的考生因这项计划受益,88个贫困县的考生增加了15%就读重点大学机会,部分边疆县实现了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零的突破’。”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华山表示。

  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该如何向公平持续发力?教育部负责人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要基本协调。我国将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致力于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以及“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教育,要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教育公平,尤其是托起底部的公平是重中之重。回望这几年,一项项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改革举措,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