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与雷锋精神同行:谢尚威李国喜感动千万人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2/25 12:25:07 1382

2012年02月25日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美叔叔闪光瞬间 见义勇为筑起丰碑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张烁、袁泉)“今天,翻看《人民日报》,越读越控制不住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一股自然的感动流遍全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09级学生郭燕描述自己的读报感受,“我们为英模感动,更为中国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淳朴、乐于助人、奋不顾身而感动。”
  本报2月24日刊登通讯《谢尚威:最美叔叔闪光瞬间》、《李国喜:见义勇为筑起丰碑》,报道了黑龙江省谢尚威不顾个人安危、徒手接住坠楼少年和河南省李国喜牺牲自己成功救起3名落水者的感人事迹,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向英雄及家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舍己救人的精神被广为传颂。

  谢尚威的义举发生后,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及双城市委市政府分别到谢尚威家中慰问,当地卫生部门抽调最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先后三次对谢尚威进行身体检查。为表彰先进,黑龙江省道德模范评审委员会授予谢尚威黑龙江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他“哈尔滨市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以谢尚威作为开端,“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在黑龙江正式启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学习道德模范,做扶贫互助、爱岗敬业、诚信文明的人。双城市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学习身边活雷锋谢尚威,勇担责任,捍卫正义”系列活动;双城市教育局党委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学习身边道德模范谢尚威,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活动,通过学习谢尚威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河南,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遂平县委县政府、褚堂乡党委政府及相关企业迅速行动赶往李国喜家中悼念,看望慰问英雄家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月22日,河南省总工会追授李国喜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号召全省广大职工向李国喜同志学习。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李国喜家人伸出援助之手。

  70多岁的双城退休老干部王文山说:“从谢尚威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的道德操守,我们对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孙慧环说:“谢尚威、李国喜的英雄事迹让我深深感动,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不平凡的乐章,用行动展示了丈量人生价值的标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学生王可佳说:“在人们由于小悦悦等事件的屡次发生而对公德、良心产生动摇时,谢尚威、李国喜等平民英雄的出现让人们相信雷锋精神的存在。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更应是民族精神,应被更多的中华儿女发扬光大。”

  哈尔滨市柳树社区工作人员刘玉芝说:“今后社区将大力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常在社区,让不为私利、不图回报、舍己救人、淡泊名利的高尚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谢尚威、李国喜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万人。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示,要学习他们见义勇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化感动为行动,做维护社会和谐进步的道德楷模。

李国喜:见义勇为筑起丰碑(与雷锋精神同行)

2012年02月24日 08:14:26

跳进冰河舍己救三人

记者 张烁

 

李国喜生前和家人的合影。资料图片

  工友们说,他是个好人,朴实无华,常把自家种的桃子、蔬菜送给大家。

  村民们说,他是个好人,公而忘私,洪水来袭,他却跳进水中抢救公家的猪娃。

  网民们说,他是个好人,感天动地!寒冬跳进冰河,拼死托出三条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壮举,筑起一座道德的丰碑。

  他叫李国喜,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人,一笑露出满口白牙,有孩童般纯净的眼神。他5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让无数人震撼的瞬间!

  好人的壮举

  “李国喜出事了!”正在蒸豆包的陈桂华吓傻了,丈夫刚离家还不到一个小时,咋就出事了呢?这天是今年1月17日,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四,天灰蒙蒙的,飘着雨夹雪,家家户户正在忙年。

  老伴清楚地记得,下午4点多,李国喜便嚷嚷着要吃晚饭:“给我弄点饭吃,今天上夜班!”她知道,去纸业公司上班,骑电动摩托车也就是个把小时的路,虽然7点半到岗就行,但老伴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以便打扫卫生、检查机器。陈桂华还记得,老李出门时还跟邻居逗乐:“这就出去赚钱,让你嫂子吃好的穿好的!”

  闻听噩耗,陈桂华吓傻了,两条腿迈不开步,两个人把她架到孙沟桥下,只见丈夫浑身是水,躺在河边。“你骑车咋骑到河里来了?”一阵天旋地转,陈桂华一下子扑倒在丈夫身上,撕心裂肺的痛哭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恍惚间,陈桂华听到有人哭诉:“婶子,俺叔这是为了救人!”

  被救的是褚堂乡沟南刘村张景凤娘儿仨。这一天,张景凤骑电动车去县城接19岁的闺女邓荣荣回家,8岁的儿子邓彦科嚷着非要一起去。天气阴冷,路面湿滑,路过孙沟桥时,一块石头出现在眼前,张景凤眼见着车轮硌上去,把持不住方向,连人带车直坠下十几米高的桥面。孙沟桥是废弃的铁路桥,不到三米宽,没有护栏,桥下的河有4米多深,20多米宽。

  “当时觉得落了好久,下面就是河,心想这下活不成了!”张景凤一头栽进水里,刺骨的冰水直往嘴里和鼻子里灌,湿透了的棉袄紧缠着身子,胳膊十分僵硬。“我眼看着闺女在后面喊我,儿子在前面喊我,可我没本事救他们啊。这时候看到一个人过来,就哭喊着大哥救命,大哥救命!”

  过来的人是李国喜。“当时听到惊叫,我一抬头,见正从桥上经过的李国喜跳下电动车,一路小跑冲到河边,扑通跳进河中。”沟南刘村村民金群星回忆道,当时,他和妻子刘培也在现场,金群星闻声脱下上衣,跳进水中协助李国喜,刘培掏出手机迅速拨打了“110”、“120”。

  闻讯赶来的村民邓新建和张海旺见状,立即折断一棵小杨树,伸到水中搭救。“在水里感到骨头都是凉的,肚子里的东西一下子全凉透了!”金群星说。

  浑身湿透的棉衣裹在身上,就像一层笨重的盔甲,每活动一下都很困难,年近花甲的李国喜拼了命,先把男孩邓彦科推到浅水区,又返身游到河中央,拉住张景凤,用力把她往岸边推。在金群星等人帮助下,张景凤和儿子被拉上岸,这时的李国喜,再一次吃力地向河中央游去,因为邓荣荣还在那里挣扎。

  “李国喜救女孩时已经不行了,他的头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沉下去。”张海旺说,李国喜一开始是推,后来用头顶,使尽最后的力气顶起了女孩。“要是只救两个人,李国喜也许还能活,可是他……”

  身着厚厚棉衣的李国喜被拉上岸后,人们发现他还戴着帽子和耳暖,从他衣兜里找到了手机和银行卡。金群星哭着说:“他下水救人,啥都没顾得脱,没留下一句话。”

  “俺是村里的电工,学过人工呼吸,给鼻脸乌紫的国喜做人工呼吸,他没任何反应。随后赶到的120急救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跳,说早已停止了。”张海旺眼中闪着泪花。

  好人的品格

  “好人啊,一路走好!”“逝者安息,精神长存”……1月20日,是李国喜出殡的日子,十里八村的千余名群众自发来到李国喜家里,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送葬的队伍从家门口一直排到了乡里。

  “国喜,我给你上香,给你点烟,给你倒酒!我知道你不会吸、不会喝,可我实在是想你啊……”陈桂华哭倒在丈夫灵前:“我一定好好教育咱孩子,让他们向你学习。”

  整个屈庄村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忆起往日点点滴滴,不少人含着泪水哽咽。“这个人很温和,从来不和人斤斤计较。”村里的人还记得,李国喜水性好,1975年8月,遂平县发生特大洪灾,死伤多人。当别人忙着逃命时,他却跳进水里救公家的猪娃。

  “老李生前当过20多年的村会计、村组长,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以前家里穷,一直住在村里的仓库里,他自己拉石头、掏钱给村里修起了石桥。”屈庄村支书张景成说。

  李国喜对别人好,从不求回报。可别人对李国喜的一点点好,他都想方设法报答。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李国喜自豪地告诉儿子:“我代表咱家捐了500元!”在公司,李国喜又给灾区捐款200元。手头并不宽绰的李国喜,只是为了报30多年前的那个恩——遂平发洪水时,他们村曾得到过全国人民的帮助。

  2月15日,天上飘着细雨,在驻马店市白云纸业有限公司,人们排起长队,自发地为这位好大哥捐款。工友刘金威红了眼圈:“现在每次戴防尘口罩,都感到好像还和往常一样,他在身边提醒着我们。”

  李国喜特别注重安全生产,来公司不久就在切草机上发明了一个“急停开关”,大大增加了机器的安全系数。

  李国喜的老班长,现已调到公司生产车队工作的张海良说:“我对他很了解,别说是冰水,只要是救人,火坑他也会跳的!”

  提起李国喜,工友杜志伟直抹泪,“有一次我买秋收农具忘了带钱,国喜哥二话不说掏出钱来塞到我口袋里”。

  “桃子刚下来的时候,市面上卖一斤好几块,但李大哥成袋子地往工段带,非要大家尝尝鲜,很多同事过意不去。”工友张万祥说。

  李国喜的长子李俊阳是个四级士官,目前在福建空军某场站服役,他还记得,上小学时很不理解父亲,“家里穷,卖了猪给俺交学杂费,可爸爸听说村里吃水困难,就悄悄把钱垫进去打井了。上学没有学费,俺妈挨家挨户地去借。”前几天,李俊阳代表全家做出决定:捐出慰问金3万元用于村里修路,余下的钱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父亲生前曾说过,‘要把村里的路修好’。我们还父亲一个心愿,为村里做一点好事。”

  好人的感召

  “国喜大哥,俺和儿子、闺女的3条命,都是你救的,荣荣要去深圳打工了,专程过来看看你。”春节后,邓荣荣外出打工,临行前,张景凤一手拉着闺女,一手扯着儿子,在李国喜遗像前磕了3个响头,边哭边说。

  在李国喜去世后的第三天,邓荣荣在陈桂华面前长跪不起,请她认下自己做干女儿。

  “咱没啥文化,为了救俺三口子人家死了,俺们忘不了感恩,有多大力使多大力,给人家弥补。”张景凤是个没怎么出过门的农村妇女,提起李国喜就嘴唇颤抖,只是嗫嚅着不断重复这几句话。

  老伴走了,陈桂华的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但她仍然说:“国喜走得值,要不然一家三口就没了,家也就破了,国喜走后,邓家已经来看过四次,出殡时人家披麻戴孝来,还认了个干女儿,我们全家也知足了。”

  英雄走了,照顾好英雄的家人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截至2月15日,社会各界共向英雄家属送去慰问金19.5万元;驻马店市总工会追授李国喜“五一劳动奖章”;李国喜长子所在的部队号召全体官兵向“英雄父亲”李国喜学习……

  李国喜生前所在的驻马店白云纸业有限公司,追认李国喜为“白云之星”,并将他的次子李俊伟特招进公司工作。“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多多关心、帮助、照顾他的家庭”,白云纸业党委书记吕梁说:“让大哥的长子安心在部队服役、保家卫国,让大嫂时刻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

  “国喜走了,以后他们家地里打药、施肥、灌溉,我们组织老少爷们来给他家干活,让国喜放心。”站在李国喜家的地头,村民李国超说。

  “向救人英雄李国喜同志学习”、“学习李国喜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在屈庄村,在褚堂乡,在遂平县城,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最美农民工”、“英雄大叔”……眼下,李国喜受到无数网友赞美。

  网友“伍里川”说:“小悦悦事件曾让无数人为之痛心,但社会不必因为一起冷漠事件而绝望,像李国喜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好人就在大家身边。”网友“小丽”说:“李国喜平凡中的不平凡,微小中的不微小,给了我们启迪和力量,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温暖,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休言社会太冷漠,好人好报是天理!

  好人李国喜,黄泉路上,祝你一路平安!
 

感受春天般的温暖(与雷锋精神同行)

  张烁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但人们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意,河南农民李国喜跳进冰河拼死救出3条鲜活的生命;黑龙江小伙谢尚威徒手接住从5楼坠落的15岁男孩。这个冬天,因为大义与大爱,变得不再寒冷。从李国喜、谢尚威身上,人们仿佛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又看到了当年的雷锋。

  这个冬天,温暖我们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李国喜和谢尚威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李国喜牺牲前一句话都没留下,谢尚威面对记者总是说一句朴实的话:“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从未远去的雷锋精神。有的人为“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而纠结,无非是怕“反讹一口”、“扯上麻烦”、“承担责任”,但在李国喜、谢尚威看来,为了别人,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还怕什么“反讹一口”?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精神尤为可贵,他们赋予雷锋精神以鲜明的时代意义。

  这个冬天,温暖我们的,是舍生取义的品质:穿着棉袄、棉裤,戴着帽子、耳捂子,李国喜甚至没来得及掏出兜里的手机、银行卡,就跳进了冰河里;接住一个从5层楼上摔下的孩子,瞬间会产生多大的重量,谢尚威肯定没有算过。在救人的生死关头,让他们瞬间爆发动力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谢尚威挂在嘴边的“良心”。

  这个冬天,温暖我们的,是助人为乐的善举。无论是李国喜还是谢尚威,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源于他们的热心善良,源于他们平时就助人为乐而乐在其中,这一点和雷锋异曲同工。对很多人而言,“挟泰山以超北海”确实不能,但“为长者折枝”总是可以做到的,举手之劳实属应该,而且同样可贵。老人倒了扶一把,孩子伤了抱起来,见到垃圾捡起来……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雷锋精神的本质正基于此。

  冬天过去了,人们正迎来一个温暖的春天。人心暖了,社会就会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温暖社会的一抹阳光?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4日08版)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