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40年了,但由于当年受信息传播的客观条件局限等因素,仍有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说”像雾霾一样漂浮人们的心头:唐山大地震的震级究竟是几级? 为什么先后两次公布的震级数不一? 为什么国内外的地震台站关于唐山大地震监测所得的震级数据多有不一? 中国政府公布的地震死亡人数是不是真实可信? 如此等等。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建国、原河北省地震局局长李孟銮和华北理工大学教授王子平等专家学者。
唐山大地震真的是7.8级吗?
文汇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听说最早对外公布的震级是7.9级,后来又调整为现在的7.8级。为什么会出现震级调整的情况? 曾听到民间有一种传说,因为当时强调“自力更生”,如果地震的震级达到8级以上,国际上就一定要派救援队来,震灾国不能拒绝。为了拒绝国际援助,我们就一定要把震级降到8级以下,是这样吗?
高建国:我要说,为了“自力更生”、拒绝外援而人为调低了唐山地震的震级,这是个“伪命题”。首先,迄今为止,国际上并没有“凡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震灾国必须接受国际救援”的规定。任何国际救援,都要尊重受援国的国家主权。其次,当时我们国家仍在“文革”期间,还没有改革开放,哪怕你震级再高,同样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不存在为了拒绝外援、人为压低震级的必要。我记得,我国因地震接受国际救援是从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开始的,当时我国的对外开放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已经十年了。
至于唐山大地震的震级为什么前后会出现修改,这在我们地震业内看来,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你也许还记得汶川大地震最初报的是7.8级,后来修正为8.0级。因为一场大地震发生后,民众很急迫地想知道究竟是在哪里发生了几级地震,因此地震部门必须根据已有的数据,尽快拿出一个数据报告。但随着各地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汇总,再次进行研判,震级有可能更为准确。只要震级数据变化在正负0.2度之内,是完全正常的。
具体到唐山大地震,当时我国地震台站还没有现在使用的数字记录仪,那时普遍使用的是滚筒式地震记录仪。当大地震发生后,因为地震的烈度实在太大了,在京津冀一带所有记录仪的记录笔都跳到滚筒的外面去了,无法记录了。最后我们一路向西,一直找到乌鲁木齐站,那里的地震记录仪记录的比较完整。记录完整了,才能将P波和S波分开,才能算出地震是几级。所以唐山大地震的震级出现0.1度的调整,是完全正常的。
文汇报:在唐山地震博物馆里,看到我国不同地震台当时报的震级也不一样,比如,成都台报的是7.9级,西安台报的是7.8级,兰州台报的是7.7级,为什么同样一场地震,各地的地震台站报的数据会不一样?
高建国:地震震级的确定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像医生拿个体温表给病人量体温,体温表显示38℃就是38℃。地震台监测的地震级有20多种,有矩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每个地震台站还有个“台基校正值”,所以,国家地震局必须综合大量的数据才能最后确定地震的震级。我们发现,美国的三个地震台报的唐山大地震的震级也不一样:帕斯登纳台报的是7.6级,帕墨报的8.2级,檀香山报的是8.0级。德国爱尔兰根地震台报的是7.9级,而离我们很近的日本长野地震台只报了7.5级,当时的苏联莫斯科地震台报了7.7级,这都并不奇怪,因为每个国家确定震级的方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震亡人数24.2万,是否有隐瞒?
文汇报:唐山大地震发生不久,就有传说“唐山只剩下6个活着的人”。此后,境外有媒体发布消息说,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高达70万,甚至有说80万人的。而我们官方公布的数据是遇难242419人、受重伤164581人、受轻伤需治疗者达36万人之多。40年过去了,您认为这些数字真实可信吗?
李孟銮:唐山大地震3年后的1979年11月,国家地震局在大连举行全国地震会商会议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其间通报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伤亡人数。你刚才说的遇难、重伤和轻伤这三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和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计数。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反复考证,我们认为这个数据是基本可信的。
王子平:当时,唐山由两部分组成:唐山市和唐山地区,两地总人口为701.5万人。唐山大地震的震中烈度为11级,11度区的死亡率无疑是最高的。据统计,11度区的死亡率约为25%,近75%的人中虽然有不少受伤的,但还是活了下来。路南区是唐山大地震的震中所在,房屋倒塌也最严重。人们从震后航拍的照片上不难看到,那里几乎没有站立着的房屋,而是遍地瓦砾,震情相当惨烈。但即使如此,72.4%的人仍然活着。10度区的死亡率为16.4%,9度区为6%。全市合计,死亡率约为12.8%。
李孟銮: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共有1万多名矿工在井下作业。他们作业巷道深达数百米至上千米,地震发生后,这1万多名矿工的安危是最让人担心的。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井下作业的矿工,除了坚守岗位壮烈牺牲和因路线不熟悉而误入采空区的17人遇难外,1万多名矿工均脱险。这得益于开滦煤矿震前投入了800万元资金对井下设施进行了完善,还多次举行临震安全撤离演习,让每个干部工人都知晓井下安全撤离路线。我曾听开滦煤矿当事人讲述,他们在井下听到地震前的地声甚至比在地面上的人听到的还要恐怖。地震发生后,井下断电了,但他们靠着头上的矿灯有序撤离:学徒工最先、井下工其次、班组长再上、带班的党员干部最后出井。开滦煤矿井下的伤亡这么少,就不仅仅是安全教育和措施得力,还在于巨震之下,组织没有散、共产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生死与共的精神没有垮。他们的撤离,不亚于从“泰坦尼克号”上撤离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尊严。
文汇报:但仍有质疑的声音说,政府当年统计的遇难人数,是根据当时发放粮票、布票的常住人口数字统计的,没有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真的是这样吗?
王子平:在政府公布的伤亡人数中,已经覆盖了“流动人口”这个群体。记得当时贵州省农业学大寨代表团到访唐山,遇震后发生了伤亡,伤亡人数都一一统计在册。唐山火车站被震塌了,民政部门也对震亡候车旅客进行了专门的统计。最后确认在外地来唐山工作、学习和探亲访友的流动人口中,遇难者为12103人,其中外省人员大约占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