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百年翰墨百年梦(党旗飘扬——纪念建党95周年)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6/7/10 9:05:44 424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0日   12 版)

李 一 

  书法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一贯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早在建党初期,肩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救国救民重任的共产党人就自觉继承了翰墨载道的传统。他们大多兼善诗文翰墨,童蒙时期在私塾受过严格的习字训练,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本功,献身革命事业后,毛笔一直是他们手中的工具。他们深知笔杆子和枪杆子同等重要,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更深知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受众面广,喜爱者多,用书法宣传政治主张,有极强的号召力。无论是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家在来往信札、电文手稿、题字题词等方面普遍使用毛笔,为后人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政治家中,擅长书法并卓有成就者为数不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都对书法有着浓浓的兴趣且造诣深厚。开国领袖毛泽东,是20世纪杰出的书法家。他擅草书,诗人的浪漫情怀和书家的洒脱性情同时集中在一代伟人身上,可谓大笔一挥天地惊。他的狂草,笔意奔放、气势恢弘,章法大起大落,开合聚散、造险破险、变化莫测,在20世纪乃至整个书法史上独创一格。开国总理周恩来,也是一位有个性特点的书法家。周总理的书法以行楷见长,风格稳健沉着。他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书写的150字碑文,落笔沉稳凝练、中锋内裹,结体严谨自然,与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组成完美乐章,两者一碑阴、一碑阳,一奔放、一严谨,一外露、一内敛,可谓珠璧相联之作。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党内早有书名。他擅长楷书,书风端庄和穆,颇见功力。朱德戎马一生,书法也伴其一生。这位指挥千军万马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元帅,擅长行书,其书法中锋劲挺,笔力坚实,点画遒劲多姿。陈毅在党内有诗名也有书名,其诗晓畅明快、朗朗上口,其书挥洒自如、自然流畅,磊落襟怀跃然纸上。

  书法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中是余事,他们也无心做书家,但他们的书法墨迹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为社会需要而写,还是为修身养性而书,一经发表,就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別是他们的题词题字,不仅仅是书法艺术,其政治教育的含义大于书法艺术自身,是国制鼎革后新思想、新观念的视觉显现和引导。

  在新中国,书法经受了以往时代未曾经受的考验,更欣逢以往时代未曾遇到的发展机遇。它在文字改革、日常书写工具的易换等种种考验中生存,更在国势逐渐强盛、创作环境逐渐宽松自由等新机遇中发展。概而言之,新中国书法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进程。具体而言,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传统的书法在新中国焕发了生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为书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生命活力。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品格、美学思想、精神特质在这里显现的同时,又迸发出现实生活所激发的时代热情和创新精神。

  新中国书法60余年的发展脉络走向,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文艺政策息息相关,新中国书法所形成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几代书法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下,1951年7月,成立了中央文史研究馆,聚集了章士钊、沈尹默、谢无量、叶恭绰、商衍鎏等一批德高望重的文史学者和书法家。同样是1951年,11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央有关部门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把即将流失海外的东晋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购回归藏国家。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政策的鼓舞下,书坛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杭州西泠印社的恢复、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成立,60年代初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江苏书法印章研究会、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的成立和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办,都得到了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结束战争年代流离失所生活的书法家,被各行各业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激情所感染,纷纷行动起来,挥毫泼墨,积极用书法艺术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书法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凡亲身经历过的人们,都能从各个方面深刻体会到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开始也是艺术春天的来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思想解放大潮的掀起,特别是党把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后,“书法热”开始兴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书法热”的兴起;没有“书法热”就没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经济腾飞,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宽松、自由、多元的发展空间,30多年来,各级书法团体在此空间中成立,各种风格流派在此空间中拓展。书法的学科化、专业化,书法艺术市场的启动,为新老书家展现才华、为书法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以往的书法相比,新中国书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成就。最鲜明的特色是书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近了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真正成为书法创造和接受的主体。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举措都是为了人民大众,国家提倡艺术为人民服务,人民成为书法艺术的欣赏者和创造者。随着文化教育普及面的扩大,随着有文化、有品位、有追求的劳动者的比重增加和知识阶层大众化趋势的逐渐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喜爱书法和参与书法实践者也日益增多,书法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艺术。

  新中国书法最突出的成就是书法事业的多方面拓展。书法的组织建设、交流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突破性进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1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权威书法专业团体——中国书法家协会,从组织建设方面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多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书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书法事业扩大了交流的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在全球范围开展。中国书法走遍全球,这应该是古人未曾想过的,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则变为现实。更可喜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新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现代的书法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现代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育。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书法人才的脱颖而出,壮大了书法队伍,逐步改变着书法人才的组成结构,并且作为训练有素的生力军,在书法创作和研究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翰墨载道写风流(党旗飘扬——纪念建党95周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0日   12 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峦(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周恩来1958年3月书李白诗《峨眉山月歌》:峨嵋(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刘少奇1951年5月为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题词:唇亡齿寒辅车相依,披发撄冠众志成城。

  朱德1940年5月书《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任弼时:攻无不克。

  邓小平1949年10月1日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陈云1985年书咏竹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董必武1938年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拥护抗战到底,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

  彭真1946年为《东北日报》题词:全党全军再接再励(厉),为完成先烈未竟之业而奋斗。

  陈毅写给周恩来、邓颖超的书信(局部)。
 学术支持:中央档案馆  版式设计:蔡华伟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