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邱少云之歌》响彻长空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6/5/29 6:58:03 349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9日   06 版)

本报记者 冯春梅

  九连官兵面对邱少云塑像宣誓。
张永进摄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钢铁的纪律是胜利保证,邱少云是学习榜样……”

  午夜集结,晨曦奔袭,风雨行军。5月10日,驻地天气突变,西部战区陆军某摩步旅九连依旧按照训练计划,将连队拉到了腾格里沙漠,在艰苦条件下挑战极限,锤炼作风。

  凛冽风沙中,豪迈的《邱少云之歌》响彻长空。

  西部战区陆军某摩步旅九连,是全军八大英模挂像之一的邱少云生前所在连。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执行潜伏任务的邱少云面对烈火焚身岿然不动,以血肉之躯铸就了“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基层连队如何面对改革大考,九连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绝对守纪律、绝对讲规矩、绝对听指挥。

  绝对守规矩 绝对听指挥

  “如果是从牺牲那天算起,邱少云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时间本可以让原本亲近的感情变得疏远,让原本清晰的样子变得模糊。可是,60多年来,邱少云并没有因为曾经远在抗美援朝战场而离我们更遥远,他的形象也没有因为两万多个日日夜夜的消磨而变得模糊。”走进九连三班,指导员王天利指着一进门的下铺,告诉记者:“邱少云的床铺我们至今保留,每晚呼点‘邱少云’我们都一起答‘到’。”

  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传承的法宝,是看得见的装备,更是看不见的精神。60多年来,九连先后5次转隶关系、4次更易番号。九连官兵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不丢。

  去年一段时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歪曲历史,抹黑包括邱少云在内的英雄人物,认为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违背所谓的人体生理学。

  面对各种灰色段子和恶意诋毁的言论,九连官兵既愤懑又淡然。愤懑的是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卑劣行径,淡然的是邱少云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心,官兵们对军人在极端情况下的顽强意志和巨大能量深信不疑。

  “之所以深信不疑,是因为官兵们身边处处都有邱少云的影子。”连长王瑞说。

  他被称为“活着的邱少云”——七班副班长罗松,在一次实兵对抗演练中奉命炸毁“敌”装甲车,当他携带炸药包刚刚跃出堑壕时,火箭筒尾焰卷起沙石迎面袭来,将他的衣服点着,顿时头部、手上多处烧伤,他全然不顾,英勇冲向装甲目标,坚持完成战斗任务。战斗结束,罗松脸上血肉模糊,眼睛肿得看不见路,战友们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治疗。

  他被称为“冰上的邱少云”——演习在昆仑山腹地打响,下士张超为完成伏击“敌”坦克任务,潜伏在一条水沟里。高原天气突变,立时风雪交加,水沟很快结成冰层,张超冻得瑟瑟发抖,眉毛也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其实,有半人高的沟坎作掩护,稍稍挪动身体、搓一搓手脚,未必会被“敌人”发现。即便这样,他身体也始终未挪动一下,直到完成伏击任务。任务结束,张超起身时,手脚冻得失去支撑力,重重地摔倒在冰面上。

  他被称为“马蜂窝上的邱少云”——跨区演习中,连队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后,官兵们就地隐蔽,待命冲锋。已确定退伍的上等兵乔志强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受到惊吓的马蜂将他的脸、耳朵、脖子等部位蛰了十几刺,皮肤发肿,奇痒不已。为不暴露目标,乔志强咬牙坚持,发起冲锋后,他一跃而起,按规定完成了全部战术动作。

  在九连,类似这样突破生理极限的官兵不胜枚举:维吾尔族列兵于米提在一次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脚踝骨折,忍着剧痛跑完最后几百米;上等兵梁海飞听到隐蔽卧倒命令后,刚好身处一片骆驼刺中,他毫不畏惧就地扑到,被扎得像只“大刺猬”……

  第四十四任邱少云班班长杨占谭,个人军事素质突出,还带出了一批训练标兵。本是优秀士兵提干最佳人选的他,却因在外执行任务,失去了最后一次提干的机会。当所有人都为他惋惜时,他却说:“服从组织安排,这是邱少云的本色。”

  视纪如魂 律令如铁

  “你们做好了人家会说,看,这是邱少云连的兵;你们做不好,人家同样会戳着你们脊梁骨说,看,那是邱少云连的兵!” 曾在九连工作近14年的三营营长田文武,时刻告诫自己。

  从强化法治观念入手,九连始终把条令条例作为连队建设的“基本经”来念,通过一点一滴强化、一兵一卒塑造、一朝一夕养成,真正使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90后战士、上等兵李成旭,是位中断学业投身军营的大学生士兵,他入伍的理由很单纯:“就是想感受一下部队到底怎么样。”

  初到连队,小李经历最多的就是“不准”: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这不准,那不准。各种“不准”,让小李颇感不自在。

  但慢慢地,李成旭发现,几乎连队所有人都在自觉地践行着“不准”:因为集合不准缺席,正在理发的下士韩赛飞听见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赶紧往楼下跑;因为不准使用规定外的智能手机,上等兵郭成在生日当天把父母寄来的最新款手机寄送回家;因为不准私自外出,上等兵陈晓斌独自在外住院3个月,任凭别人怎么动员他“出去放松一下”,他始终不为所动……

  耳濡目染的李成旭,对遵守纪律有了更深认识,他在笔记本扉页写道:纪律不是绳子让人觉得束缚,而是棉袄让人感到温暖;守纪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自身的追求。

  记者在九连采访,发现打着“严守纪律”这个烙印的九连并非是呆板木讷的形象,他们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严格落实“三大民主”,重大问题征求官兵意见建议,矛盾难题让官兵出招献计,敏感事务让官兵大胆监督,大家都感到在连队受尊重有地位,呆着舒服、干着有劲。

  有一次,连队担负某特战训练试点任务,在无经验借鉴、无现成教案、无组训人才的情况下,他们发动官兵集智攻关。二班长李德挺一边四处查资料,一边多方请教院校专家,摸索出了12种反心战训法;三班长杨占潭认真钻研《机械原理》《爆破技术》等教材,发动全班出点子,制作出遥控爆炸装置、发烟手榴弹等简便器材。这些集聚了官兵智慧的成果,在汇报课目中派上了大用场,受到了上级首长的充分肯定。

  让“死纪律”融入官兵“活思想”,让“纪律观”伴随官兵“强军梦”,使连队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官兵们创作拍摄的《攀登能手》《变脸》等多部DV作品在全军获奖,官兵们提出的“利用现有材料和地貌特点灵活展开伪装的‘综合式伪装法’,有效解决了传统伪装方法单一,速度缓慢的问题”“关于对局域网建言献策栏目的一些思考”等15条建议入选旅年度金点子,有3项创新成果被旅和集团军推广,涌现出一大批响当当的“训练标兵”“信息尖兵”“网络达人”。

  血性激昂 敢打必胜

  这是一次完全不打招呼的战备考核:九连刚刚跑完五公里武装越野回到连队,战士们未及洗脸擦汗,紧急出动的号令恰在这时响起。没有一人迟疑或抱怨,全连按照既定方案紧张有序展开行动,仅用13分08秒,就全员全装达到指定地点。

  这是一次在旁观者眼中力量悬殊的战斗:大漠腹地,九连一个加强步兵班扮演蓝军,与红军一个整建制连展开对决。艰苦激烈的战斗从下午持续到午夜,九连在12个比拼项目中取得9个优秀3个良好的成绩,取得“完胜”。

  这是一项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雪域高原,一场联合演习激战正酣,九连的攻击目标是“敌”指挥所。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九连在2小时内越冰河、翻达坂、抗袭扰,强行军近10公里迂回到“敌”阵后方,一举端掉“敌”指挥所。

  演训场上一次次出色成绩的背后,是九连以严明纪律治训砺兵的训条,是官兵们对军规军纪的坚守:训必求真求难,考必从严从实,攻则奋不顾身,守则坚若磐石。

  入选集团军步机专业射击队,在原兰州军区创破纪录比武竞赛中取得轻机枪对固定目标射击第二名。若非亲眼见证,谁也不会想到,创造这一成绩的士兵不是战斗班的训练尖子,而是九连的卫生员张玉忠。

  “卫生员也是战斗员。”指导员王天利说,“这不是我们连的特别规定。训练大纲是这么规定的,上级也是这么要求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第一条纪律。”

  训练实打实、硬碰硬,练就了九连官兵敢打必胜的“真本事”。熟悉九连的人都说,九连的兵哪一个拉出来都很“牛”:一个只有百十号人的步兵连队,这几年先后有16人在原军区、集团军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1人打破集团军以上训练纪录。

  平时视纪律重于生命,关键时刻才敢舍命拼命。去年,九连远赴白山黑水参加跨区实兵演习,攻坚时刻,导演部“百般刁难”,蓝军狡猾难缠。九连官兵时而猫着身体跃进沼泽对敌射击,时而滚进泥沼规避敌袭扰,有的胳膊肘受伤,仍然匍匐前进,有的冲锋时脚踝扭伤,却不愿耽搁一秒。严明的战场纪律、顽强的战斗作风,换来的是步调一致、攥指成拳。盘点战况,导演大厅里的总部首长点头赞许:不愧是邱少云连队的战士,更像当年的邱少云。

  (郭崇德、包林涛参与采写)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