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西安交大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 六十年累计培养超二十万毕业生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6/4/7 10:35:13 543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07日   01 版)

  本报西安4月6日电  (记者王乐文、姜峰、张丹华)4月初,人流熙攘的西安火车站,穿着校庆纪念衫的西安交大学生,在出站口挥舞着写满温馨话语的提示牌,迎接四面八方赶来的“亲人”:交大校友,欢迎回家!

  60年前,也是相似的场景:迁校专列满载着交大人创业报国的情怀一路向西,没有中间停靠,起点站黄浦江,目的地大西北!

  “践行国家战略,舍我其谁?”迁校专列的首批乘客、如今已97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陈学俊院士,面对记者语带铿锵。西迁,铸就了交大人以国家发展目标为己任的使命担当,更锤炼了交大人筚路蓝缕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精神追求。

  正逢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服务“一带一路”西部区域创新需求,领衔高端制造装备“大国重器”自主创新……

  数据显示,6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培养了逾23万名毕业生,每3个人中就有1人选择在西部建功立业。“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西安交大人依旧豪情满怀。(相关报道见第九版)

西迁一甲子 桃李更葱茏

——写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王乐文 姜 峰 张丹华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07日   09 版)

  60年前,它从黄浦江西迁古城西安。60年来,累计培养逾23万名毕业生,每3个人中,就有1人选择在西部建功立业。它,就是西安交通大学。

  甲子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今日交大,依然沸腾着“向西向西再向西”的使命情怀。

  向西:以国家发展目标为责任担当

  “西迁‘大军’中,我是最年轻的教授。”97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陈学俊院士,回忆起60年前的“燃情岁月”,眼中焕发出青春的神采:1956年8月,把位于上海闹市区的房产直接上交,陈学俊携妻带子踏上首批开往西安的迁校专列……“践行国家战略,舍我其谁!”

  从吃米到啃馍,从听评弹到吼秦腔;志不分东西,一心在耕耘。从最年轻教授到中科院院士,陈学俊在西部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如今,他的学生郭烈锦又率创新团队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先进节能技术”领域展开攻关。

  “研究成果已经在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成功试点”,郭烈锦告诉记者,他提出的“水煮煤”高效清洁能源理论更是瞄准我国能源产业现状谋求破题,“扎根西部,建功报国,始终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科学研究的风向标,这是老师身体力行教授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如今,西安交大校园里耸立起一座通体玻璃结构、极具现代感的数字展馆,这里呈现的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未来图景——2015年10月,循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向,教育部、陕西省签署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发起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个精准对接创新发展需求、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的西部区域创新平台将在陕西西咸新区落成。

  这片位于西咸新区4300余亩的土地形如大鹏展翅,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西安交大人,将再次扬起向西圆梦的风帆。

  向西: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

  步入西安交通大学南校门,迎面耸立着一座“思源学生活动中心”。看到它,西安交大人总会自豪地向人们忆及迁校之初用竹子搭建的“草棚大礼堂”。

  从“草棚”到“思源”,西迁,已将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融进每个西安交大人的骨血中。

  “没有实验室,就找一本国外工艺研究院的小册子,自己动手建;条件艰苦,试验台所需的每一根电线、每一个螺丝钉,背后都有百折不挠的故事……”1956年为教研室“打前阵”的青年教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谢友柏深情地表示,“没有白手起家,何来玉汝于成?”

  “母校赋予了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西安交通大学校友陈惠波这样阐述自己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他挑战被誉为“世界权威”的单叶双曲线理论,并在简陋的科研条件下艰辛探索,成为第一个解决无缝钢管穿轧机“百年难题”的高级工程师,为我国的轧钢技术做出重大贡献,也是我国同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奖的第一人。

  “这些年来,我始终满怀创业的激情”,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去年底回到母校,与师弟师妹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如是感慨:“交大的深厚学风将我培养为基础扎实的工程师,这是我创业的基础;而不图守成、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则点燃了我心底的创业火种。”

  创业、创新,生生不息。在交大学子中,一个名叫“七楼创客汇”的草根众创空间大名鼎鼎:从这个国家级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基地,走出了创建农商O2O平台的“卖菜博士”、“玩转”量化投资的“学生老总”、投身公益环保事业的“绿领使者”……西迁精神融为艰苦创业的学府气质,西安交大学子活跃在面向国家、世界及未来的创业广阔天地间,创新活力流动在交大17个国家级、108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中。

  再向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骨替代物设计”,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团队的研究,实施了世界首例3D打印个性化骨替代物的病例,目前临床案例超万余例。仅去年一年,西安交通大学3D打印钛骨盆、髋关节、颈椎等成果已创造了多项全国首例医学“奇迹”。这只是西安交通大学增材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

  在陕西省渭南市,这里正崛起着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初步形成一条3D打印全产业链,而西安交通大学正是这一基地的科技支撑。早在20余年前,西安交通大学就在国内最早开始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二十年磨一剑,目前该校已在全国建立创新服务平台20多家,设备用户遍布医疗、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电器、造船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行业。

  “高端装备制造是‘大国重器’,西安交通大学就是要始终走在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创新最前线”,卢秉恒院士话语铿锵。由他领衔、西安交大牵头成立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内首个高端制造业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大国重器”自主创新的路上“策马扬鞭”。

  作为成果之一的“大型数控圆锥齿轮磨齿机”,在世界首创“数字产形轮展成磨削法”,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大型船舶用主驱动齿轮加工装备的封锁,也填补了国际空白。“西安交通大学与秦川机床的协同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的技术瓶颈,也引领着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冲击国际先进水平”,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为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点赞”。

  向西旗帜融入时代洪流,百廿交大之树永远葱茏。

  “西安交通大学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始终在国家发展的棋盘上谋划自身发展,做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校长王树国说,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海内外高校先后加盟,共同构筑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服务“丝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对记者展望未来:“国家的发展目标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责任担当,‘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不仅是今日交大的办学定位,更是世代交大人的精神气质和不懈追求。”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