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八大优势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9/14 9:25:10 6263

最高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中国制度的八大优势 《红旗文稿》

2011年09月13日07:01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它的形成是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永葆社会主义本色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将解决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中国摆脱各种弊病的阻碍、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社会走向稳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人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建立起可靠的预期,形成相应的秩序,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成本,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充分贯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同时有助于消除制度与理论和价值之间的冲突,是制度与理论、价值保持一致的根本保障。

  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消除现行各项制度之间可能存在的掣肘,将各项制度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制度体系内部实现科学和谐统一的根本保障。

  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遵守和适用,能够为制度操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是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障。

  第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制度的稳定性,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生活关系的稳定性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可预期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详细如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若干思考

2011年09月13日08:23   来源:
《红旗文稿》

作者:
江必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第三项成就,他进一步指出,就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曾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别作出过概括,但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还是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体,也是第一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体系化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获得的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它的形成是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永葆社会主义本色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将解决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中国摆脱各种弊病的阻碍、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社会走向稳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人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建立起可靠的预期,形成相应的秩序,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成本,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充分贯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同时有助于消除制度与理论和价值之间的冲突,是制度与理论、价值保持一致的根本保障。

  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消除现行各项制度之间可能存在的掣肘,将各项制度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制度体系内部实现科学和谐统一的根本保障。

  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遵守和适用,能够为制度操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是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障。

  第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制度的稳定性,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生活关系的稳定性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可预期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1. 它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法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 它是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制度体系的基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制度体系。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制度稳定性与实践变动性的关系,妥善处理制度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关系,确保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

  3. 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 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传统的制度体系已经呈现出低效率的缺陷,由于制度保障的缺乏,环境、资源、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它应当支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制度体系具有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征。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结构和内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丰富制度体系的内容,使其更具完整性。制度体系的内容并不限于政治、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领域,与此相对应,制度体系应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

  第二,理顺内部要素的关系,使其更具逻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但它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之间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交互关系。法律体系中内含了政治、经济制度,也内含了文化、社会制度,但它既不是制度的全部内容,其内容也不限于制度。

  第三,完善制度体系的层次,使其更具系统性。制度体系的层次性,表明组成体系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层次概念就反映这种有质的不同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制度体系,从层次上讲,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实施机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有理论探索上的勇气和责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需要在区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进一步概括和凝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科学发展;成果共享;依法治国。

  第一,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所谓社会主义民主,是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民主。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十六大报告非常明确地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必须把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项根本制度的原因所在。

  第二,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大多数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制度,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主题,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第三,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成果”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成果在内的各方面成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要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也要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以及不断增进人民民主、社会公正等各方面权益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意味着决不能只顾一部分人的发展而不顾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只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更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情况在剥削社会是常态,但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格格不入,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因此,将成果共享作为根本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来,十分必要。

  第四,依法治国。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与法治是相互协调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治也没有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将发扬人民民主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一句话,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报告突出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明确响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将社会主义与法治紧密联系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方略,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法,应该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内容中体现出来。

  总的来看,这四个方面,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前提,科学发展是途径,成果共享是目标,依法治国是保障,四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