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 眼光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8/19 9:36:10 836

来源:《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19日   16 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

    全球化意味着与日俱增的竞争,我们要满足需求,速度和质量都要不断提高,我们要建立一个世界级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不只是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大学,这个体系要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需要我们培训老师,有足够的科研项目,能够真正帮我们解决现在以及未来的难题。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我们与140多所海外大学签署了相关的协议,有些协议的成果非常显著,有些协议没有开展什么实际的工作。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全面的做法,不仅是大学校长整天忙于签协议,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参与,包括院系,包括教师队伍,最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保证国际合作的质量。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

    我不禁会想,为什么大家都到深圳来,而不是开一次视频会议——我想我们毕竟还是人类,我们想要感知彼此,我们要看到对方,要接触到对方。我觉得人类的接触对于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出国亲眼看当地的文化、体验当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同的体验,这种异地体验完全改变了他们的思路。

    ●日本早稻田大学常务副校长内田胜一:

    我们支持海外的留学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道路,他们可以留在日本,也可以回到本国,或者继续在研究生院深造,或者也可以把家人接过来,在日本做科研,让这些孩子在日本生活等等。另外,早稻田大学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应的体系,比如说一个职业支持体系,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找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不同院系开展了国际教学质量的评估,原来是每年评一次,现在我们改为5年评一次,这样就能够给研究人员更为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更专注于研究,这对中国的研究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化能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培育出一些领先的人才,另外也能够有效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国际化要看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主要是看对方教学质量和研究质量。但是对于本科生,我们主要是看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差异,我们会挑选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大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些不同的文化,锻炼他们更好地包容其他文化的能力,我们还会提供培训,让学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

    ●悉尼大学校长米歇尔·斯宾塞:

    为了能够平衡教育系统不同的需求,我们不仅仅需要传道授业的传统的老师,也需要新兴的技术,以及增加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质量。在正规的课堂之外,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并不仅仅是指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扮演领导的角色,他们可以犯错误,从中学习,并且把学到的沟通技巧学以致用。

    ●国际大体联副主席章新胜: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地靠老师教授学生一些知识,学生应该是一股活跃的力量,他们可以自己来做,这样的话,就像是双向车道,有进有出。另外,大学的校园和大学的空间应该是一个城市里重要的社区,大学不仅是做一些口头工作、做一些研究,他们还应做一些“绿色”的工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安博迪:

    在研究生层面,我们60%的学生是国际学生,博士研究生里面,80%是留学生。你们可能会说,这个比例好像太高了一点,但是这也充分显示了新加坡的年轻人非常注重在海外获得更多的国际性知识和经验。同样,很多海外学生也觉得新加坡是培养他们研发能力的理想之地,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新加坡。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

    体育研究领域其实有很多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医学、数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搭建起这样一个桥梁,和国际社会上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联合研发。我们也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以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比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帮助培养学术上和实践上都非常出色的学生。

    ●巴西南大河联邦大学校长卡洛斯·亚历山大·内托:

    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50%的学生选择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另外50%选西班牙语。我们和葡萄牙语国家包括邻国乌拉圭、阿根廷,和西班牙都有很多交流项目。我们和欧洲、北美院校也密切合作。关键是要看合作中能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选择权不在大学,而在我们的学生。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